华为不会离开深圳。
最近,任正非表态,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任正非说,“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深圳这几年总的各方面建设都是不错的,我天天都在看新闻,我们都很高兴。”
此前有华为抛弃深圳之说,反过来威胁深圳产业空心化。仅仅因为房价,深圳就留不下华为?房价高又没资源、规则混乱的地方,才留不下企业。深圳显然不是这样的地方,华为也不是只看重成本的企业。
对成熟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营商环境与创新能力。从市场化程度、创新力度来说,国内没有一个城市比得上深圳。深圳曾经有服务最好的银行招行,曾经有最规范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也有创新的标本公司之一大疆无人机。
深圳的互联网公司与北京、杭州不同,有各类科技企业。深圳拥有腾讯、迅雷、YY和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它们主打电商、娱乐和平台。还有华为、中兴、OPPO、魅族、普联技术、莱宝高科、华星光电、德赛电池、欣旺达、长盈精密等一批手机行业,以及硬件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另外深圳还拥有以比亚迪为主,一系列新能源和智能硬件企业。
深圳商业氛围远远浓于政治氛围,出租车不是政治家,IT硬件,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车得以顺利发展。深圳既有完备的产业链,高端人才储备,还背靠全球发达的金融服务中心香港,并且通过嫁接的方法,迅速补上教育短板。
深圳土地资源匮乏,房地产溢价极高,因此传统制造业不可能在深圳落脚,深圳是制造业的大脑,是贸易的窗口,而不是四肢。
我在去年5月30日发布的《华为、中兴部分基地从深圳外迁是积极进取而非被逼》的文章里就说,华为不可能把原先的总部迁出深圳,更有可能的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而成立双中心或者多中心,这是大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你不太可能让华为这样一个上下游链条一体化的企业,把总部、研发中心、生产中心放在同一个城市,而且是成本高昂的大都市。
具体对于华为来说,布局落子很清楚,深圳总部包括平台支撑部门,例如总部的行政、法律、客户工程等业务部门和一部分研发人员,而各省城中心为办事处,研发人员除深圳外,主要分部在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制造基地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已有土地布局的地方。
有个华为员工的家属说,华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深圳总部也已经有6万多名员工,迁到东莞手机终端产业部的员工也有1.6万人,深圳土地资源如此稀缺,坂田房价已经5万了,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华为到东莞找块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东莞现在制造业萎缩,迫切需要企业入迁,突然来了个这么好的上门女婿,正好是嗑睡碰上枕头不就一拍即合?
东莞是深圳的卫星城,深圳周边经济与深圳连接是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出现以前北京周边城市灯下黑,现在雄安与北京的经济、财富的距离,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是欧洲到非洲的距离,各地经济落差太大,绝非中国经济之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把部分制造基地放到东莞、河源,珠三角经济落差缩小,这是大好事。
再说,华为这样的公司缺土地吗?各个地方会不给华为土地?这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各地政府哭着喊着给华为工业用地,热情不会比吸引万达低。
华为2013年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在全国共拥有683.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其中东莞占据近1/3,为200万平方米,深圳为160万平方米。
另据媒体报道,华为已拥有庞大的土地储备。截至2013年底,华为共实际支出31.33亿元,用于土地使用权的购买,并建设了11个城市的主要基地,以及其他零星的土地资产,这11个城市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廊坊、南京、东莞、北京、成都、西安、武汉和苏州。
各个城市已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经济路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门槛越来越高,制造业正在转移。现在民工朋友跨地流动的数量减少,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本地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88.2%。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核心城市成为大脑,四肢位于全球各地将是常态。制造业搬离不是深圳的威胁,如果有一天深圳失去制度与创新优势,越来越多的大脑离开,那才是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