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乾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而且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但是乾隆在位后期,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程度,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特别是乾隆的两大错误决策,完全可以说是影响当代,贻误千年。
一、两大错误决策
1.拒绝苏禄苏丹国(今菲律宾)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请求
乾隆第一个错误决策是拒绝了苏禄苏丹国(今菲律宾)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请求。1753年,苏禄苏丹国向清廷上《请奉纳版图表文》,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大清版图,使菲律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以便依托中国,得到庇护。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将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康泰回国后著有《吴时外国记》(俗称“扶南传”,扶南即柬埔寨),书中对到访菲律宾作了记载。
菲律宾这个群岛国家海岸线离中国岛屿最近距离尚不足200公里,其9500万人口中,至今至少有1500万人带有华裔血统,是东南亚华裔血统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鲜明华人特征、且自认为华裔的菲律宾人,也在100万以上,这一切都表明,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确是有一些“固有”的关系。
但此时的乾隆皇帝正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岸线以外毫无兴趣,甚至认为华侨都是“汉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杀死华侨对中国有利,在这种思维定势下,他对纯属“外人”的苏禄的请求丝毫不在乎,苏禄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请求被婉言谢绝。
2.拒绝兰芳共和国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请求
乾隆的第二个错误决策是拒绝兰芳共和国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请求。1776年,在美国独立的同一年,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亚人对婆罗洲的称呼,今约有三分之二为印尼领土)西部,诞生了一个华人建立的国家“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开国元首是广东梅县人罗芳伯,在世界诸国堪称第一,比华盛顿1787年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共和体制还早11年。
这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兰芳共和国,是我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927-932页。)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满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生存环境艰难,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满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满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所以,这个华人国家刚刚建国,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想把西婆罗洲这一大块土地纳入大清版图,或变成藩属国家。意思是,我不敢自立为王,但朝廷下令封一个王总可以吧。
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 107年,直到19世纪末才由于国小力弱被荷兰殖民者所灭。当时荷兰人一直有顾虑,不敢全面占领,怕同文同种的中国干预,但清廷不把海外华侨当自己人,结果荷兰人后来才放大胆子把该国彻底灭掉。
二、乾隆错误决策的原因是什么?
不费一枪一弹就可以开疆扩土的好事都加以拒绝,在今天的国人看来真是愚不可及!然而,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也并非意外。乾隆为什么会作出在今人看来匪夷所思的错误决策呢?
1.中国文明逆转型的必然产物
从大背景来看,乾隆两个历史性错误决策是明清之际中国文明逆转型的必然产物。所谓逆转型指的是,明清实行海禁以前,中国并非只是一个具有大陆文明的国家,而是一个兼具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综合体,中国古代海洋文明不仅不落后,还曾经居于世界先列。中国在明清之际才由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兼具的国家转型为大陆文明的国家。
海洋文明成就了唐宋时代的辉煌。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和之后的明清更广,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是最彰显海洋文明的朝代。明代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历史。从1405年开始的28年间,郑和曾率60多条军舰、300条商船,约27000多人的庞大船队一路西行,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令人咋舌。
历史上,中国没有一个王朝是亡于海上来的对手。即使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最先进,船队规模最庞大,航行海程最遥远,涉足地域最广泛,船队通过贸易实现的利润也非常丰厚,都无法改变海禁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从根本上断绝了民间的海外联系。这是中国文明开始逆转型的标志。继之而起的连续300年的明清海禁,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逆转型的完成。
在世界开启全球化进程之际,明清统治者告别海洋文明,固守单一的大陆文明,无异于与历史发展的潮流分道扬镳。海禁政策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一次文明的转型,这是一次百分之百的逆转型,这是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总根源。中国的落后不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而是从15、16世纪大航海时期开始的。乾隆两大历史性的错误决策,是以上述历史大背景为基础的。
2.清代统治集团轻视海权
二是从清代统治集团的出身背景、历史渊源来看,清代统治集团起源于游牧民族,难免缺乏全球视野,轻视海权毫不奇怪。游牧民族是游牧文明的承载者,比农耕文明更接近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清代为什么延续明成祖制定的海禁政策呢?一是因为建立大清草原王朝的满族人,本来是东北女真的后代,世世代代以打猎游牧为生,对于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喜欢侵占土地资源而非开拓海上资源;二是满清入关以前,东北地广人稀的特点决定了满族人缺乏拓展海权的欲望,他们一直生活在广袤的草原,没有必要掌握什么航海知识;三是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来交换生产生活等资料;四是满族是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高度警惕和对国家分裂的恐惧使他们对海外交往非常谨慎,害怕海外交往会带来侵略者和颠覆者。
3.主要经历在“安内”而非“抚外”
三是从几千年中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分裂时期多于统一时期,许多朝代内忧多于外患,朝廷的主要精力在于安内,乾隆也不例外,难得有心思和精力去抚外。因此,即使菲律宾和兰芳共和国主动要并入中国,乾隆也没有兴趣。当时,乾隆没有看到海洋对中国所具有的战略上的重要性,这毫不奇怪。
乾隆两大历史性错误决策,发生在海外开疆拓土成为时代潮流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表明中国对海外开疆扩土、对巨大的海洋利益、海外利益丝毫不感兴趣,主动放弃了成为世界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历史性机会,这是中国失去海洋大国意识和海权意识的典型表现。
三、结语
乾隆和清政府种种历史性的错误决策,使中国一直受害到今天。试想一想,如乾隆当时不拒绝苏禄苏丹国和兰芳共和国加入中国的请求,现在的南海是什么格局?如果中国今天仍然拥有海参崴和进入日本海的出海口,中国会拥有多么优越的海权优势?!今天,看地图就明白,已是驻日美军基地的琉球群岛,正好似中国东南沿海一把铁锁,“万国津梁”的海路,至今仍对中国封闭。它的存在足以告诉我们,轻视海权和战略上的短视,会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