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金融监管:勇气第二、智慧第一
1、
金融监管切忌“无勇无谋”,因为那属于“不作为”范畴,更要命的是:“无勇”往往是因为“谋私”。“谋私”或许不是往自己兜里装钱,而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期许,或者受制于利益集团的掣肘,但无论什么原因,金融市场都会因此而倒霉。因为,市场公平消失,利益倾向,必定侵害其他投资者权益。从这个角度看,监管者铁面无情,铁腕治乱,力杀群魔,力撑正义,这当然可喜可贺,可歌可泣。
2、
但我们是不是还要注意另外一种倾向?我认为,金融治理只有勇气不够,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中医有云: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金融市场也一样,“得病”那是因为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面现象极易看清,但成病诱因纷繁复杂,要“祛病”必须搞清原因,分清阴阳、虚实、寒热,更要注重“祛病”可能在“补与伤”、“抑与扬”之间存在的矛盾。而且,负责任的医生必须讲求“祛病”除根儿,而绝不是简单去除表面现象的过程,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3、
一个不负责任的医生面对的是一个生命,而一个不负责任的金融监管主帅,它所面对的将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兴亡,所以,金融监管、金融治乱绝不能选择“汽碾子压罗锅儿的方式”,绝不能导致“罗锅儿直了,人也死了”的恶性结果。所以,中国金融监管者有勇无谋,而“有勇无谋”同样会导致极其恶性的结果,那治理还有什么意义吗?
4、
这些年,中国金融管理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单一的“问题导向”。它必然导致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在改革层面,单一“问题导向”致使目标丧失,结果是金融改革偏离实体经济要求,在乱象丛生过程中“脱实向虚”;第二个层面是监管,单一“问题导向”,使得监管者只顾解决表面问题,经常是不顾战术安排,有勇无谋地大杀大砍,最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5、
所以,特别希望未来“一行三会”在金融改革和监管问题上看清病源,系统安排,协调行动。其中的关键是:看清病源,表里兼治。但很遗憾,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看清病源或者根本不承认病源,然后逼迫监管机构“治表不治里”。
6、
现在央行开始平衡货币短期,填补因金融去杠杆而留下的资金窟窿。但我认为,中国不是货币太少,而是资本太少;不是货币总量不足,而是金融结构扭曲。所以,简单采取短期流动性补充政策,只能导致“货币越来越多、资本越来越少”的金融结构性扭曲更加严重。所以,必须力促中央银行以长期负债去对应长期资产,不断通过“锁短放长”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安排,进而自然降低杠杆率。而不是现在这样,中央银行不断放大杠杆,而逼迫金融监管努力去杠杆。
7、
实际上,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市场利率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传统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是保罗·沃尔克的发明,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8年这个过程中的央行操作方式。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这个过程恰恰是金融资本主义在全球急速发育的过程,也是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需要恢复实体经济,要使扭转过去的金融结构,让金融市场更多生成资本而非货币,这才有了美联储长期实施的“扭曲操作”,同时也纷纷得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效仿。
8、
但中国央行只是看到过去的数学模型失效,但并未看懂为什么失效,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还在向着导致金融短期化的方向演进,这也是金融资本主义——金融资本至高无上。金融创新干什么都对,经济后果都是实体经济的责任——在中国快速发育的必然结果。去看看这些年的经济、金融舆论是不是这样?
9、
我们说,金融资本当中的货币投机偏好的资本不怕存续期限短,哪怕只有一天存续期,也可以从货币市场套取利润。但实业资本、股权资本行吗?不行。他们必须有足够大的耐心、用足够长的时间、承担足够多的风险,才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我们希望中国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那我们需要的金融应当是什么样?所以我想告诉监管机构,在中央银行不能通过“锁短放长”推进金融杠杆率减低的前提下,你们去除金融杠杠的任何努力都可能变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