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俨然已是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图扭转局面,使中国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一、久旱逢甘霖
毋容置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制造业作为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动。但近期,老大似乎“抱恙”。
从四月份的宏观数据来看,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虽然还处于扩张区间,但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0.9个百分点降至至4.9%,出现了9个月以来首次回落。
造成制造业“抱恙”的凶手有四个,市场供需增速均有放缓、高耗能行业收缩、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出口增速放缓。面对凶手逞凶,管理层已按捺不住,而且已经行动:
动作一:日前,管理层确定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动作二:批复同意宁波等12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将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此前,管理层已完成《中国制造 2025》“1+X”规划,给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政策保障。近日,“中国制造2025”利好政策不断,让刚出现投资增速放缓的制造业迎来一场甘霖。必然,也掀起资本市场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那问题来了,具体会有哪些逻辑支撑呢?
二、制造业投资的逻辑
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充斥着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等问题,投资价值较低,但经过供给侧改革后,今时不同往日,不仅宏观经济支撑,而且市场对“中国制造2025”的预期较强。
宏观经济的逻辑: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耗能行业产业收缩,传统行业补充库存谨慎,即便如此,GDP增速依然回升。谁的原因呢?部分高端制造业功不可没,特别是受“中国制造2025”战略利好。例如: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和光通信领域等。
市场的逻辑:具体到股票市场,市场持续下跌,保险、银行争相扛旗护盘一直是主旋律。但失去这些大金融的支持后,市场反而出现止跌。工业机械、工程机械等“中国2025”的代表出面力挺指数,而且资金流向多流入高端制造业如光学电子、电气设备等,为后续表现提供资金支持。
既然如此,布局“中国制造2025”应该关注哪些方向呢?
三、投资的方向
“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力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当下市场,又处在行情转折的节点上,资金抱团取暖情绪较强,综合这两方面投资的方向也浮出水面,两个方向可以参考:
1.布局的地区,可以关注已批复的试点示范区内的公司,或业务范围在该区域的上市公司;
2.布局的板块,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成长的绩优企业,特别是企业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机器人(300024)、汇川技术(3001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