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曹中铭:新股IPO不建议停但更不可滥发

曹中铭:新股IPO不建议停但更不可滥发

2017-06-08 13:59  来源:价值中国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价值中国

新股IPO是否该暂停近期在市场上引发“口水战”。有人认为,基于目前A股的状况应该暂停。但反对者认为,新股IPO要实现市场化常态化,不仅不应暂停,反而应该加速;还有反对者认为,暂停新股发行,将剥夺投资者买到便宜股票的权利。笔者的观点是,不建议新股IPO暂停,新股发行也必须顾及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的感受。特别重要的是,新股发行绝对不能步入滥发的混乱局面。

  A股短暂的20余年历史上,新股发行暂停达八、九次之多。期间,暂停的时间有长有短,股指也有涨有跌。因此,新股IPO暂停并不必然带来股市的上涨,而是与其时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但新股IPO暂停能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期在市场一片呼吁IPO暂停的声音中,新股滥发并没有多少改观。而数据最能说明一切。如5月15日~19一周,发行新股11只;5月22日~25日一周,发行新股5只,26日为周五,非常罕见没有新股发行,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而这一周也被解读为新股IPO放缓的“标志”;5月31日~6月2日一周,发行新股6只,而该周只有3个交易日,平均每个交易日2只,要说IPO“放缓”显然勉为其难;6月5日~9日一周,根据安排,将发行新股10只。因此,说目前新股发行“放缓”了,我们只能说“自欺欺人”。

  即使是平均一个交易日发行一只新股,这样的频率也足够“惊人”了,更别说一周十连发,更何况还是在股市处于低迷的特殊时期。而自去年以来,新股IPO加速发行,结果年报让众多新股、次新股露出“原形”,要么业绩变脸,要么其他方面的问题频出。某些次新股将业绩变脸原因归结为季节因素、行业周期等,但在新股审核提速、IPO加速的态势下,真的没有造假上市、包装粉饰的漏网之鱼吗?这个问题,我想监管部门与投资者心中都有一本帐。

  无论是新股加速发行,或是一周十连发,其实都无法解决IPO“堰塞湖”问题。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畸形估值,基于畸形的违规成本,基于上市后的巨额利益,质地优良的企业在A股挂牌无可厚非,但在利益驱使下,A股此前就频现像云南绿大地、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通过造假上市的公司,也出现了诸如胜景山河、立立电子等只差“临门一脚”的公司,这些公司,本质上都是“问题”公司,只不过有的幸运“跻身”于资本市场,有的“不幸”被挡在了市场门外。

  真正解决IPO“堰塞湖”的问题,不是靠IPO加速发行,而是要把有“问题”的企业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在强化信息披露与严惩违规行为,特别是降低退市门槛的综合措施治理下,让那些质地较差的排队企业能知难而退,让真正优质上市公司能进入这个市场。

  另一方面,改变资本市场错误定位同样不可或缺。自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开始,就是一个“服务型”的市场。最初为国企解困服务,后来为大型央企融资服务,此后又为几大国有银行服务,后来又为民营企业服务。如今,股市又担任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任。而“服务型”市场的定位,即是为融资者服务。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A股常常上演融资全球最“牛”而市场表现全球最“熊”的根本原因之一。

  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在强化其融资功能的同时,严重忽视市场本身的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的利益。笔者以为,中国资本市场有两大“基石”,其一为上市公司,其二则为广大投资者。两大“基石”,缺一不可。片面地强化一方,另一方必然受到影响,就像目前的IPO加速发行,投资者受到波及一样。

  目前的新股发行,既非“市场化”,亦非“常态化”,而是有很大的“行政化”色彩。核准制下,哪些新股能发行,什么时候发行,发行多少家,其实都是监管部门说了算的。而所谓的“市场化”与“常态化”,都不过是“行政化”背后的“遮羞布”而已,就这么简单。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