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曹中铭:减持新规仍存多方面的漏洞

曹中铭:减持新规仍存多方面的漏洞

2017-06-09 11:21  来源:股吧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股吧

 规范上市公司股东与董监高减持终于“动真格”。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亦分别出台《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减持新规的推出,背后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客观上,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此前监管部门亦推出不少规章制度。如《上市公司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都曾经在市场上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不过,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像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等,不仅频频遭到投资者的质疑与诟病,更影响到市场的稳定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减持新规的推出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纵观减持新规,个中的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此前的减持规范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以及董监高等,如今,像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因参与定增持有股份的股东,都纳入了规范之列;比如,此前大股东常常借道“过桥”的方式减持,如今这一通道不再畅通,且大宗交易的受让方持股风险变大;再比如,定增股份、大宗交易股份,其减持时间明显延长。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持股量较大的股东,今后如果还想进行清仓式减持,已明显变得不可能。

  减持新规的推出,顺应了市场的要求,是对从市场上大肆窃取利益的相关股东的一次有力回击。不过,相比于此前的规章制度,即使减持新规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但其中所存在的漏洞同样明显。

  比如,根据《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以及股东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适用本规定。大股东减持其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适用本规定。笔者以为该规定值得商榷。

  目前A股多家上市公司上演着股权争夺战,博弈双方的一方,其持股主要是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的,如果这类股东不遵从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的规定,也无须遵守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的规定,一旦其大肆减持,对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像万科的宝能系、新华百货的上海宝银系等,均持有上市公司巨量的股份,一旦实施减持,特别是清仓式减持,结果不难想象。

  再如《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应当遵守《公司法》《证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证券交易所规则中关于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曾就限制股份转让作出承诺的,应当严格遵守。承诺固然应该遵守,不过,《若干规定》对不遵守承诺的减持行为如何进行监管,却只字不提,那么该规定就只存在形式上意义,而没有实质性的内涵。

  此外,《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未按照本规定和证券交易所规则减持股份的,证券交易所应当视情节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和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措施;情节严重的,证券交易所应当通过限制交易的处置措施禁止相关证券账户6个月内或12个月内减持股份。对于违规减持行为的监管,仍然只停留在批评、谴责阶段,仍然只有限制交易的措施,会导致减持新规的威慑力打折。特别是,上市公司股东如果清仓式减持后,再限制其交易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笔者以为,基于减持新规所存在的漏洞,监管部门须及时出台补救措施。比如违规减持的,收益上缴投资者保护基金或上市公司,如此的惩罚措施才会有威慑力,才能真正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