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的周五,IPO批文的下发数量和融资额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监管松紧尺度的风向标,在连续两周IPO批文缩量后,本周这一数字变成了8家,低于此前常态化的10家,监管呵护市场意图明显。
不光如此,在放缓IPO节奏的同时,证监会也在严把质量关,通过质量抽查、现场检查、专项问核等方式严防新股“病从口入”,按照证监会最新表态,证监会将进一步强化发行监管,严格审核,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严密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一经发现,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
IPO批文数量连续三周低于10家
7家、4家、8家,批文数连续三周少于10家背后,是监管层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调节新股发行的用心。
自2016年11月以来,证监会审批脚步明显加快,IPO批文的下发时间固定在了每周五,这也就意味着每月将有4批次的IPO批文下发。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显示,基本上批文下发是按照每周10-12家的发行速度推进,单次融资额也保持在50亿元左右。
然而这一节奏在5月下旬被打破,5月26日,证监会下发了7家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6月2日IPO批文缩减至4家,融资额也相应减少至15亿;6月9日IPO批文数变为8家,但融资额为25亿,较此前常态化发行时50亿元左右的融资额缩水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