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余丰慧:新锐中产或成为橄榄形社会中坚力量

余丰慧:新锐中产或成为橄榄形社会中坚力量

2017-06-28 15: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新锐中产的概念出现在社会大众视野。什么是新锐中产?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其喜悦与困惑在哪里?需要给予粗浅的解读。

  这个概念是著名经济评论家吴晓波先生最早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中国近1.3亿中产阶层中,一批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以80、90后为中坚力量的群体。

  这个概念在数量与年代层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1.3亿人,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个数字是会变动的。定位在80、90后也是会变化的。实际上现在的00后进入新锐中产已经越来越多了。

  理解新锐中产,必须与传统概念意义上的中产概念做对比。从收入来说,新锐中产群体的收入以10万元为起点,50万为顶点,即10~50万年薪的人群。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传统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约合9万~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按照《福布斯》杂志的定义,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7万到42万)。

  关键要看国家统计局界定的标准。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从中可以看出新锐中产标准略高于传统中产。实际新锐中产与传统概念中产的主要区别还是从事的职业,即新锐中产从事的互联网新经济或者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一个国家在人口结构构成上最理想的状态是橄榄形,即中间足够大,两头越来越尖。中间大的部分就是中产阶级要足够大、足够多。这样的构成被称为最有利于社会稳定,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为中产阶层是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这驾马车的主力。而这里还需要区分的是,中产阶级的组成“质量”或者叫做细分。因此,提出一个新锐中产的概念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新锐中产阶层鲜明的特点是,由于其诞生成长于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而又正好碰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头,其思想开放,行为超前性强,接受新经济新金融等新业态较快。这样,使得其与强大的传统观念,传统管理方式,传统社会文化生态碰撞较为厉害。表现在工作岗位上感觉怀才不遇的人较多。职业上的快乐感并不多,职业上的幸福感也不强。

  新锐中产由于基本都在城市,或者说在三线以上城市,其第一压力是高房价、高房租。至于对通货膨胀的感觉应该远远次于高房价。在这个问题上调查取样千万不要出问题。低物价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这一点必须认识到。一个高房价让新锐中产的幸福感几乎消失殆尽。新锐中产幸福感不强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的隐忧。

  另一个最大特点是新锐中产恰恰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的产物,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最重的年龄段,而且没有兄弟姐妹帮衬,还要赡养双方四个老人。可以这样说,新锐中产是负担最重的阶层。

  新锐中产阶层就是收入高于传统中产阶级,但其幸福感低、压力大的程度或更严重。虽然是中产,但毕竟还是依靠工薪维持生活的,而且远远不够。新锐中产的出路还在于在正常收入之外加大自己的理财投资力度。

  一份对新锐中产调查显示,新锐中产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占比为93%。租金收入、股权利息等其他收入占比仅为7%。这是新锐中产的软肋或者说痛点。足以说明新锐中产的理财意识不是很强。其实无论挣多挣少,投资理财的意识都要尽可能早的开始。投资理财的意识建立可以从两方面帮助自己,一来把钱用于理财可以相对少花钱,一增一减长期来看能差不少;二来复利是很可怕的,时间越长差距越明显,所以如果能早一些理财那么到中年和晚年,物质方面的收益也会更多。

  从目前全球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较大情况下,建议新锐中产理财投资要以规避风险为主的投资理念,投资一些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以及如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

  5月17日,国际现货黄金涨超20美元,创下去年6月英国公投后最大单日涨幅。特朗普“通俄门”,“干政门”接连爆发,特朗普遭弹劾风险骤升50%,美国政局不稳风险,血洗美股、美元,引发避险需求骤升。黄金连续五天上涨,刷新两周来新高。据分析,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大降,那么黄金将会持续走高。目前应该是介入最佳机会。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