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但在A股市场,不少上市公司许下诺言后随意变更承诺。据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的违法失信名单,去年10家A股上市公司中便有1家存失信行为。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是投资预期的市场,失信危害尤其大,需各方加强监管,严惩违法失信。
不少上市公司随意更改承诺事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即有3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变更此前承诺的相关事项。梳理这些公告发现,A股上市公司变更的承诺事项主要涉及解决同业竞争承诺、业绩补偿承诺、增减持承诺等。
如,轻纺城29日发布控股股东变更解决同业竞争承诺公告,拟通过变更承诺的方式继续解决同业竞争。变更措施包括,将部分承诺履行期限延长6个月或3年,对已不构成同业竞争的新西市场拟重新作出安排等。
业绩补偿承诺变更是上市公司变更承诺事项的“重灾区”。今年6月,有14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改业绩补偿承诺。还有公司未能实现补偿承诺,已经求诸法律措施。身陷业绩对赌失败“泥塘”的新华医疗便是其中之一,业绩承诺方未实现业绩承诺,业绩补偿款至今未能到位,公司已提起诉讼。
有的公司增减持承诺变更也较随意。如,6月17日,上半年预亏近7000万元的新筑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变更原有减持计划,将减持上限从公司总股本的10.85%提高到20%,并表示此举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
有些承诺白底黑字,见诸上市公司公告,有些则是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口头承诺。润和软件即在2015年提出公司5年后市值要达到千亿元。然而,截至6月28日公司市值仅为90.3亿元,股民们在各大股吧上不断追问,“面对这样的市值还有信心吗”“还是说说小目标吧”。
失信行为在A股市场大量存在。根据证监会日前通报的数据,2016年度存在违法失信记录的机构共822家,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311家;整个市场2016年存在违法失信记录的行为共2930起,违法失信记录个人1319人。
上市公司失信为哪般?
有承诺就必定会有失诺,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少上市公司的承诺显然并不完全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前景做出的理性承诺。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等业内人士看来,失信的承诺,少部分确实是因为客观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但更多的是与股价“忽悠”有关。
“上市公司没有兑现的承诺,大多数都是‘忽悠’。”陈绍霞说,“千亿市值”等宣言实际上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在以散户为主体的A股市场,类似的“豪言壮语”在一定时间内很容易推高股价,引发散户跟风,最终实现公司股东的套利等。
很多落在文字上的承诺未实现时,上市公司也会给出相应的解释。如,斯太尔曾承诺2014年至2016年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不达标则以现金补偿,但斯太尔从未完成过业绩目标。日前,斯太尔公告解释,受行业低迷影响,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撑业绩补偿款。
此类承诺很多是溢价收购时许下的,随着资本市场慢慢回归价值投资,便比较容易出现失信。华安证券分析师吴海滨认为,并购中估值增值率越高,承诺的业绩增长率也就越高,对业绩的实现形成巨大压力,高增长泡沫破灭后,不少公司便难以顺利兑现承诺。
业绩承诺失信还可以理解为承诺方对公司发展的盲目自信,但有些上市公司做不到承诺时,却将“锅”甩给短期市场波动、资本市场形势变化,特别是当这种甩“锅”行为责任方原计划是增持股票的时候,就令人无法理解了。
如,宝光股份去年发布公告,其第二大股东西藏锋泓将在12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的无限售流通股。然而,今年6月24日,宝光股份公告称,鉴于资本市场与制定增持计划之时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近期股市大幅下挫,西藏锋泓基于未来风险考虑,决定终止增持计划。
加强监管让失信主体得到应有的惩罚
不管是经过交易所发布的承诺,还是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的许诺,在投资股票就是投资预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理应慎重对待承诺事项,不可随意更改,对未完成承诺的责任主体,理应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
“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预期,如果上市公司给市场以不切实际的高预期,就会使投资者误判公司价值,诱引投资者特别是散户,以高价为部分人的利益买单。”陈绍霞说。如,宝光股份在公布增持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录得9.4%的涨幅,报收28.98元,而截至6月28日,股价已跌至13.04元。
事实上,对资本市场失信的规范性文件早已有之。2014年,证监会便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等责任主体的承诺及履行作出相关要求;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22家部委还联合签署备忘录,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实际效果看,监管力度也在增加。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日前在谈到违法失信监管时表示,证监会在2016年作出的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监管措施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立案调查、纪律处分等继续保持高位。
此外,市场也越来越关注资本市场的诚信状况。证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各类市场主体向证监会各派出机构申请实地查询诚信报告2817次,社会公众通过证监会官网公开查询25.48万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和4倍。
“诚信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陈绍霞认为,尽管监管层近年来加大了对诚信市场的建设力度,但仍大量存在失信行为,仍需要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用更严厉的手段敦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行承诺,对违法失信行为,更应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