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管理即精细管理、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近年来,用五精管理推动管理升级,不仅成为国内外企业界的强烈共识,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企业制度遵循管理科学,培育管理文化,讲究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品质,这既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之举,又是十分紧迫的建设任务。要坚持主导与主体并举。
五精管理需要以企业领导者的文化观为指导,但领导者的价值取向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力量。在五精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员工发挥着主体作用。只有主导作用,没有主体作用,五精管理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反之亦然。员工是五精管理的真正主体,管理者是反映主体要求和意志的组织者,管理者越是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员工自觉发挥主体作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高,五精管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导作用的发挥对员工参与五精管理的影响力很大。实践证明只有领导者亲自倡导、组织,率先实践,才能把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五精管理才能开花结果。
要注重发挥制度的枢纽作用。把五精管理理念转化成全员的行为准则,并固化为员工的行为,必须依托制度的支撑。构建充分体现五精理念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是解决五精管理自在与自觉、主动与被动、主体与客体等矛盾关系的关键。只有把五精理念落实在制度层面,用理念引导制度,用制度支撑理念的落实,发挥制度文化的枢纽联动作用,五精管理才能在企业产生实质性效果。一方面,“文化乃制度之母”。制度的形成与制度本身必然会体现出文化的影响。制度总是要根据企业员工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来运用,并最终按照企业员工所理解的方式来发挥作用。如果一种制度与文化主流有着严重冲突,则会被员工束之高阁,而如果一种制度过于超前于文化,员工理解不了,它自然是无用武之地。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制度成为了摆设无法发挥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文化的发展方向相距甚远。为此,五精管理本身必须符合企业文化或是发展趋势,方能发挥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五精管理演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过程。五精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会直接改变员工的行为;同时五精管理制度都是基于一定的五精理念而制定,它的实施也会间接地对员工的观念加以影响。
要兼收并蓄,树立开放的文化观。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文化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各种文化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各种管理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封闭和对立的,而是开放和对话的,正是在各种管理文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构成一个时代企业管理文化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各种管理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二是企业各种管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在内容层面,同时也在形式层面;三是企业各种管理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最富有创造力和最有活力的文化不是产生于各种文化的封闭之中,而是产生于各种文化的互动之中。企业五精管理是企业管理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扩展创新,不断学习借鉴中外先进管理思想和优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理解别人的管理文化,为我所用。保持自己管理文化的主体性,需创造性加以理解,使自己的管理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要立足实践,深入实践。企业员工认同度、共同参与和实践程度是五精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志。一个企业良好的管理文化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认同,关键还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实践。每位员工都应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完善者和体现者。如果没有浓厚的管理文化氛围,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行政管理,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管理文化的。
所以,企业五精管理必须构建全体员工认同、共同参与和实践的有效途径,不能停留在高堂深院的理论专著上,更不是对企业某项工作的改良与嫁接。它是企业在管理上塑造自身、超越自我的历程和方法,要本着“实效在于实际,管用在于实用,立足五精管理实践,力量在全体员工中,智慧在实干过程中”的原则,结合实际,设计行得通、见实效的五精管理导入要素,把最“实”的管理元素升华为文化精魂,最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新提高,企业品质得到跨越提升。(原标题:霍占良:对运用“五精”管理提升企业品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