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2017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通过电视直播及中新网直播传遍全球,让全世界关注金砖的人们如同参会者一样,同步分享了习主席的新型大国风范领袖的精彩演讲。参会人员和外媒对习主席的发言给以高度评价。包括海外主流媒体,路透社,美联社在内的西方媒体,以及英美澳等国专家学者都发出了积极评价。不但肯定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成果,而且认为金砖成员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新兴市场多元合作的治理模式,注入了新的动能。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等,均认为习主席演讲:“为下一个金色十年定了基调”。
也有一些国外学者对金砖机制及宗旨提出担忧。比如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金砖国家组织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国家利益冲突,政治经济体制差异,中国的金融风险和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的危机后重建,俄罗斯对石油出口的过度依赖,印度南非的基础设施落后等。尽管中国的领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很难对全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一评论是我所看到的所有担忧最全面的版本,可以说包含了一直以来“唱衰”金砖合作,“金砖褪色论”的所有内容。国际上各种欢呼声音、期待声音和质疑声音,说明金砖的影响在扩大,金砖领导人会晤和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得到了比其他会议更广泛的关注。我们首先要感谢学者们对金砖的关注,更要对他们的担忧给予耐心的解答。
首先关于国家利益冲突,政治经济体制差异问题,这个问题将是永远存在的。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虽然全球范围内冲突和贫困尚未根除,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越发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他还说,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办。观察金砖合作发展,有两个维度十分重要,一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二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有了这些理念指引,还担心金砖机制不能继续吗?
其次,关于中国金融风险和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非常感谢西方经济学家经常提醒我们。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危机”、“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及“经济硬着陆”等唱衰之词时不时地被专家、学家们所预测和警告。但他们应该知道,中国每五年要召开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这种会议的参加者不仅仅是各类金融机构主管,而是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到有关金融监管机构领导、地方政府官员到大型企业经理人,共同商讨深化金融改革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方向和办法。在今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金融工作的四原则和三任务。四原则即“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督、市场导向。”三原则为:“服务经济实体,防范金融风险,坚持深化金融改革。”这次会上还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有这样的体制、机制,和中国特有的执行力,你还担心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出问题吗?经济的周期性决定了金融防风险的长期性。体制和机制决定了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再次,巴西的危机后重建、印度和南非基础设施落后等正是金砖机制能够帮助解决的。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越来越紧密。从2007年到2016年,印度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从457.7亿美元增加到907.9亿美元;俄罗斯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从497.2亿美元增加到788.61亿美元;巴西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从342.2亿美元,增加到702亿美元;南非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从185.8亿美元增加到291.61亿美元;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从885.8亿美元,增长到2349.61亿美元。可见,金砖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非常强。
最后,关于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石油问题。我想除了俄罗斯自身内部的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外,金砖国家总额一千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就是帮助成员国联合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工具。总的来看,不利因素在减少,有利因素在增加。毋庸置疑,受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金砖国家发展难免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风。但是,金砖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原标题:张燕玲:对金砖担忧的解答 不利因素在减少,有利因素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