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ICO(首次代币发行)这个词火了。但火了的同时也马上被降温凉下来了。因为央行等7部门9月4日下午发布了一份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这则公告明确表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正如这两天一些参与了代币融资的投资者所说:其实对ICO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和比特币类似,是一种能快速投资投机的工具。但没人注意到这类可以参与投资的产品在国内是否合法合规。此次,央行等7部门出手很快,因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的现象是今年上半年才在国内快速涌现出来。据媒体报道,根据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统计,2017年以前,国内上线完成的ICO项目只有5个。但在今年6月,仅一个月就上线了27个I CO项目。互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8日,I 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参与人次则从5月的单月1万人猛增至6月的单月6万人。可见其蔓延之迅速。虽然现在还未显现出大面积的投资受损问题,但一旦发生,前两年互联网金融P2P行业的一些典型案例则又会摆在世人面前,大量投资者将面临申讨无门。
那么代币发行融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央行解释说,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的“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
也就是说,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投资者选择参与呢?仍是逐利的本性。希望短期高回报是这类参与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据公开报道,最初ICO的投资者主要是以区块链和比特币圈子内的人群为主,他们持有较多的数字货币,抱着“赌徒心态”去投资I CO,投资10个项目即使失败了9个,只要有一个项目能够出现成倍的增长就可以弥补损失。但随着ICO行情逐渐火暴,加上大量85后、90后的普通投资者开始进入这个原本很专业的市场,市场炒作的风气变得更甚。
回到现实,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且其专业性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太了解的。因此,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多看、多听、多学习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切不可只图想像中的高收益而忘了其合规合法性,否则,一不小心触“雷”,财产损失是小,身心受损是大。(原标题:唐福勇:ICO叫停再次敲响投融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