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在中国,新兴行业的“半衰期”实在太短了

在中国,新兴行业的“半衰期”实在太短了

2017-09-06 22:32  来源:虎嗅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虎嗅网

2015年转行做外卖后,已经近三年没再碰落地配行业(当时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内心基本就判了这个行业的“死缓”)。上周收到邀请回去小红帽在人民日报印厂的新基地坐了会、聊了聊,能感觉到后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们对于未来还是十分担忧的。对于未来,我也不能笃定地说得很清楚。但相比于两年多前转行尝试其它行业时的那种深深的忧虑,作为局外人的我,现在仿佛看到了一丝微弱的曙光。


把时间拨回到2011年8月,当时我在宅急送总部做全国运营、规划的管理,刚刚成功地在全国各分公司推行了AIP项目,“仕途”一片光明。但我还是不安于现状,因为我清晰看到了一个“个人升级”的机会 ——跳槽到电商平台。当时两个机会摆在我的眼前:“天猫”、“京东”。经过衡量,放弃了京东的机会全力攻阿里的职位,但可惜的是最后二选一时,输给了一位凡客出来的朋友。


小红帽在9月份找到了我,它作为北京青年报集团下的发行公司,就是专门为电商业态、新零售(这个词儿早就用过)业态的探索而成立的。在对外公开招聘总经理之前,公司做过几年桶装水、牛奶周期购等业务的尝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后来的问题是,不能很好地掌控货流就不可能控制整个供应链,只做物流的话地位就会愈发尴尬,后来业务萎缩又干起了电商的落地配送。


电商的落地配送这个活儿看似简单但其实对管理货物流、信息流的要求相比桶装水、牛奶高了太多太多。多次换帅但毕竟不专业,效果非常差,最后不得已让猎头在外面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接了公司的帅印后,经过了一番调研和思考,我决定彻底放弃之前的鸡肋业务(送奶、送水)专注做电商平台物流方案的综合解决商。这是因为2011年的电商之战还热闹的很:


当时B2C电商的“王者”是亚马逊、当当和新贵京东;那个阶段,天猫还没有商超,唯品会还不是很强,聚美优品和乐峰还与之旗鼓相当,就连现在基本挂掉的凡客还是服装鞋帽品类当之无愧的“一哥”......可以算是一个百花齐放、群雄并举 的“黄金年代”。


2011年-2015年初这几年,物流服务商发展的格局也是一片大好。首先那个阶段四通一达的服务是超级的差,再加上其体系的天生局限不能做COD业务; 宅急送倒是能做但服务也着实很差,因为其快递业务每况愈下,左右支绌中配送业务也很难做好(还有个关键因素是宅急送每个地方上都是职业经理人,权限、投入度、个人能力......); 顺丰价格太高,一开始还看不上这个挣钱不多还超麻烦的业务。


时代给了三种创业者以机会,他们也阶段性地把握住了。


第一类人多是之前做快递的,他们要么是坚持做自己同城、同省快递网络逐步被大快递网络蚕食而转型,要么就是加盟了不太靠谱的全国快递网络,看不到希望转而做起了落地配业务;


第二类人以前都是做报业发行的,一部分人比较早下海做个体经营,在报业逐步衰微之时选择了新业务方向;还有一部分都是各省、各地有实力的国企大报的发行公司,虽然动作迟滞了些,但毕竟趋势明显,所以也积极谋求转型。


第三类人多是做电视购物的,果断转型。


落地配在发展最好的时代每年都会开一到两次年会,第一类人发起了行业联盟,第二类和第三类后续也逐步融入。我入行之后就参加了2012年的山西会议、2013年的陕西会议、2014年的青岛会议和昆明会议、2015年的内蒙会议......2016年以后好像就没再办了。


这个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最初的隐患是京东在2012年开始猛烈地自建物流团队埋下的,北京的城区最先受到波及,郊区的配送站点差不多2013年底也都被直营了。其实我个人一直是不推崇直营终末端网点的,但不得不是说的是,京东的直营走的还真是果决且漂亮。因为京东可以说是抓住了最后一波站点大范围直营的机遇。但京东这个做法一开始并不被大家看好,甚至有人还觉得京东短期就会退回来(给供应商送)。


2014年中开始到2016年,拉下帷幕的落地配行业的五次大收购和兼并,是行业的重构、洗牌也是无奈之举。虽然从圈外人的视角看,电商发展的增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销售额、发货量也节节攀升。


但从业者却感觉越来越难做,为什么?可以简要归结为以下四点:


1.电商做大了全都跑去搞自建:先是京东,后来是唯品会、聚美,啥都整一套(实则有差别)。


2.运力太过零散,没有定价权:别说定价权,连谈判权都没有。不过,这一两年情势开始逆转了。


3.后入者无尺度低价搅局:总有人傻钱多,啥也不懂,看着眼红,冲进来不怕死的(现在终于死得差不多了)。


4.快递公司运力富余后开始觉醒:通达这几年被双十一给操练的啊,真心能力很强。 双十一也就咬咬牙就过去了,平常日子缺货,市场部就整点儿落地配填填仓吧。


上面那种惨烈的状况,直到现如今差不多维持了2年。时至今日,回头再看,不禁要慨叹:在中国,新兴行业的“半衰期”实在太短了。在美国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走出的行业发展曲线,被我们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就给完全验证了...... 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的经济学家、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好好反思(原标题:电商配送公司还有机会么?)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