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非常必要,对于金融业来说,控制风险从来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扑面而来的今天,面对花样百出的新金融业态,也是对监管层的考验,如何把握创新和风险的平衡,对风险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该出手时一定不要犹豫,果断出手。
ICO(代币发行)的疯狂投机终于被监管层及时按下了“暂停键”。9月4日,一行三会、网信办、工商总局、工信部联合发文《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ICO定性为“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且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
ICO从“暴富神话”到定性非法,从投资狂热到泡沫破灭,这样一个很多人看不懂但却甘愿参与其中,火的一塌糊涂的项目,也折射出人性的贪婪和巨大的风险黑洞。
据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CO的全球总投资额约为18亿美元,仅中国ICO投资额就接近26亿元人民币。
按ICO的设计初衷,原本ICO参与人和VC投资人一样,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项目落地,才能享受权益。然而实际上,如今的ICO并非真正的ICO。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目前很多ICO的受众除了认为这个东西可以挣钱之外,大都是对ICO、区块链、比特币等一无所知的民众,早就已经超越了风险投资这个圈层,一些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ICO来达到集资诈骗的目的。很多ICO项目尚停留在PPT阶段就匆匆募集资金,缺乏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投机者要选择在失败消息传出来之前脱手,才能“博彩”赚钱。
而更重要的问题是,ICO没有任何权威的第三方介入,资金风险巨大,跟股票市场的IPO备案、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都相距甚远,ICO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对投资者严重不公平。
自8月下旬以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和上海区块链技术联盟等相继发布关于ICO风险的提示,称部分区块链应用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失败率高,标的流向难以监控,且存在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可能涉及洗钱、非法集资等法律问题,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呼吁社会各方予以回避并加强监管。(原标题:安宁:叫停代币发行 是“早处置”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