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东北经济 路在何方

东北经济 路在何方

2017-09-12 21:56  来源:新京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京报

近日林毅夫团队的《吉林报告》引发了极大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吉林报告》对吉林省情的判断、产业选择的方向、东北问题的症结。

其实,上述关于林毅夫报告的争论,很多地方都不从东北的角度思考问题,显现出为争论而争论的情况。如果站在东北三省现实的视角,而不是仅仅从经济学理论和如何完善模型的视角;如果站在东北地区民众从下往上看的视角,而不仅仅站在宏观理论的高度从上往下看的视角,可能有些问题就会有另一种结论。

东北三省其实是“央企大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今天这个命题再一次摆在了东北面前,只不过它的针对性更强、内容更沉重。

国有经济比重大,所以突破东北迷局,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学术界惯常的观点。

许多东北区外的学者提出辽宁是国有经济大省。在我看来,他说得对,也不对。说对,因为在改革之前、之初,确实如此,辽宁国有企业数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国有大中型企业1096户,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说不对,目前,辽宁的地方国企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没多少了,实际上真正运行的就是百十多户。

然而,尽管辽宁的地方国企已不是很多,地方国有资产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但又确确实实是国有经济大省。只不过那些国有企业都是央企。所以准确地说,辽宁是“央企大省”。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一样,都是央企大省。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央企的特点是数量多、领域广、块头大、投资多。可谓是无处不在,地位举足轻重。

东北央企块头大,在关键行业掌握着绝对的资源。在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中,央企是绝对的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际上,有的城市,就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大庆“打喷嚏”,黑龙江就“感冒”;一汽“打喷嚏”,吉林就“发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来投资减缓,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小家碧玉”,地方政府对央企这个“豪门望族”普遍持欢迎态度。因为央企投资都是大项目,不仅能在短期内稳增长,而且将持续带来巨额的产值和税收,所以央企成为各地方的“香饽饽”。

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央企在东北地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

央地融合并不是轻松的课题

然而,东北地区以央企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运营效率低。2013年东北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1.6%,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仅分别占32%和30.7%,资产规模与市场控制规模和利润水平明显不匹配。

目前央企厂办大集体多、企业办社会问题严重,地方政府压力巨大。央企改革东北三省不能主导,却要承接企业原有的一些社会职能。比如,长春市专门为一汽成立了汽车产业开发区,专门承接一汽剥离出来的一些社会职能。像居民供电、供暖现在还是由一汽负责,但下一步就要进行完全剥离。然而,这个问题要考虑到地方的承担能力。仅在辽宁,还有190户央企需要解决“三供一业”移交的问题,这将给地方政府带来350多个亿负担。

从2014年8月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就已形成了央地融合的改革方向。《意见》要求:“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整合中央企业在东北地区的资源……研究中央企业和地方协调发展政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央地融合的话题并不轻松。

一个是央地争利,“条条块块”博弈。东北一直有一个“条条”与“块块”博弈的老话题。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应由地方政府来调控;但央企的人财物是独立运行的,且着眼于全国进行产业布局,这是省级政府很难“插手”的。黑龙江是产油大省,但炼油能力都在外省,他们只是输出原料;辽宁省则认为,他们是炼油大省,但炼油能力与乙烯生产能力是60∶1,没有深加工的话语权。

二是与民争利,“挤出效应”严重。一个地区的资源、生产要素是有限的,这块多些,那块就少些。天量的央企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挤出效应”,对于那些能够带来稳定就业、加大基础税收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因为资源和要素被挤占而只能被边缘化。在央企“巨无霸”快速发展的同时,是东北民营企业发展的滞后和营商环境的恶劣。2014年,全国五百强民营企业中,东北三省只有14户,2015年10户,2016年9户,2017年10户。像江苏、浙江等省进入排行榜的都在百户左右。

央企的巨量投资是一把“双刃剑”

央企投资,强化了东北的投资拉动结构。地方要发展,工业要振兴。这无可非议。

然而,央企一次性的巨量投资并不一定总是好事。央企投资动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以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对地方经济而言,解决了GDP规模却无法同步拉动就业、消费等基本民生问题。辽宁抚顺上大乙烯,据说可以直接就业上万人,但专业性很强,甚至连有的本科生都进不去,如何能解决煤炭行业枯竭留下的数十万矿工及其家属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四五十岁人员就业?

央企投资,固化了东北的重型产业结构。央企加大投资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大项目的投资一旦落地,就形成了产业形态,就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东北地区的央企大都属于重化工业,越是上大项目,当地的产业结构就越加偏于重化工业,形成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央企一旦出现亏损,不仅拉动地方经济总量下滑,还少了一大块难以填补的税收窟窿,形成一个城市经济的“塌陷”。比如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仅此一项就拉低了黑龙江全省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

更有甚者,在东北,“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既给地方政府积累了高额的政府性债务约,也形成了相当大的产能过剩。本轮东北产能过剩,与前几年部分领域——钢铁、石化、水泥、造船等——过度投资有直接关系,这其中很多“功劳”是央企的。

鉴于央企具有要素垄断效应、挤出效应,鉴于地方政府对央企严重的“路径依赖”,央企不改革,地方政府无法真正地发挥市场的力量、民营经济的力量、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市场化的投资体制、项目落地机制很难建立起来;央企不改革,东北的国企改革很难真正推进,真正的市场体系在东北无法建立,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很难扭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难推进。(原标题:东北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标签经济 东北 出路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