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所形成的差异化融资成本的现实,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要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制度改革和多重政策组合,堵住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资金黑洞,给予中小企业平等待遇,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我国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避免重走强刺激的老路,让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融资成本较高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是自主创新无法形成中小企业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金融资源流向和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为此,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阐述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金融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切实深化改革,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从统计数据上看,最近我国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还在增加。进入2017年特别是4月份以来,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不断增长,4月、5月、6月和7月分别为4121亿元、5192亿元、6409亿元和7492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2.1%、3.6%和4.0%,与2016年相比,不仅财务费用绝对额不断升高,并且增长速度也在持续加快。
其次,从所有制看,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不降反升的现象较为明显。在2017年4月、5月、6月和7月,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累计同比增长5.5%、5.4%、8%和9.3%。其中,地方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0.3%、10.2%、9%和11.2%,均快于工业企业财务费用的增长幅度。因此,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融资成本增长较快,是构成我国工业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最后,从行业上看,不同行业融资成本增长差异明显。工业企业杠杆率是融资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依靠杠杆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也使资产负债率攀升,直接表现就是产能过剩、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上游、重资产行业为例,2017年以来行业财务费用增长快于其他很多行业,成为企业转型的沉重包袱。
上述事实呈现的仅仅是工业领域融资成本的变化状况。由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越第二产业,服务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仅凭工业领域融资成本的发展趋势,尚不足以说明我国整体融资成本的变化情况。鉴于中国上市公司群体资产优质,基本上包括了各行业的“领头羊”和“先行者”,行业分布又具有代表性,能基本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因此,考察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状况,为分析工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变化提供了有益视角。
分析结果显示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末全部A股上市公司财务费用与有息负债之比为5.8%,虽然比2015年的6.8%有了明显下降,但是2016年末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率依然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这说明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赶不上融资费用的增长,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形成拖累,同时也提示企业债务紧缩问题还需要警惕。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以中小企业集中的中小板市场为例,在2016年末,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为7.9%,而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仅为5.5%,显示中小板市场融资成本高于主板市场。显然,不同类型企业有着不同的融资安排,大型、成熟型企业集中的主板市场能以较低的成本融资,而小型企业集中的中小板市场却只能以较高的成本获得创新发展所需资金。
让创新意愿与融资相匹配
企业从初创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创新研发,都急需资金支持。而企业内部的现金流却不足以支撑上述活动,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资金“饥渴”的问题,这时外部融资能否顺利获得,便成为企业成长升级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对创新意愿强烈和研发活动密集的中小企业而言,正确认识降低融资成本这一关键纽带对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企业利润率存在的“均值收敛”现象,将使中小企业成为行业创新成长的生力军。
根据我们的研究,若将企业市值与总资产之比作为横轴,纵轴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就会发现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经营的边际利润率是下降的,即企业利润率存在“均值收敛”现象。随着中国经济从规模供给阶段进入需求价值创造阶段,长尾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定制化特征需要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参与,它们既是长尾市场的供给者,更是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践行者。据统计,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成果的75%来自中小企业,而中国技术创新成果的75%和新产品开发的80%来自中小企业。因此,让中小企业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融资相匹配,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创新升级。
第二,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影响经济创新升级。
正如上文所言,2016年末中小板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主板上市公司,但前者融资成本也明显比后者高。这对经济创新升级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可能使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延缓了市场出清,拖累了整体经济效率。二是新动能无法壮大影响新旧动能顺利接续。我国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避免重走强刺激的老路,让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融资成本较高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是自主创新无法形成中小企业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供给侧改革是降成本的治本之策
针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所形成的差异化融资成本的现实,仅依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要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制度改革和多重政策组合,堵住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资金黑洞,给予中小企业平等待遇,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第一,通过去产能使资金流向更趋合理。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虹吸了大量金融资源参与救助,不仅降低了有限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还会使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和市场出清步伐缓慢。通过去产能措施,将加快过剩产能行业转型和僵尸企业清理,支持产能过剩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同时,充分释放无效产能对金融资源的挤占,使金融资源配置依据市场需求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公司的技术创新。
第二,通过去杠杆不断降低资金成本。政府、居民特别是企业的杠杆率快速攀升,是风险累积的重要体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将降低企业杠杆率,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率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降低企业高杠杆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传统行业国有企业杠杆率降低,有利于社会整体资产负债率下降。负债规模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利率水平,中小企业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向外部融资,满足不断创新升级之需。
第三,通过去库存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房地产属于重资产行业,其规模持续扩张对银行贷款、影子银行等信贷资源的依赖较重。房地产去库存不仅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有效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也能将有限的金融资源从房地产引导至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四,通过降成本组合拳带动融资成本降低。随着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的不断上升,亟须通过降成本组合拳有效推动政府放管服,并为企业营造更宽松的市场环境。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使中小企业在制度、管理和服务公开中找到融资渠道的可能性增加,使中小企业能比较简便和轻松地获得外部融资,让中小企业实现轻装上阵,充分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第五,通过补齐短板为降低融资成本创造条件。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将方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健全信息披露和规范市场主体参与行为,使资本市场不仅能满足企业融资功能还能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
资本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本市场这一局部环境优化离不开经济环境这个整体及其各个构成要素。促进资本市场建设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兼顾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及制度与信用文化等各个要素的统筹安排。(原标题:张鹏: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