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杠杆是最重要的宏观因素,要持续到二三季度。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的这轮去杠杆比其他因素都更能影响宏观。
去杠杆的缘起主要是因为高层政治家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是金融风险,导致一行三会监管政策频出。
目前仍然处于政策的惯性之内,具体要去谁的杠杆,去杠杆去到什么程度,是没有具体说法的,可能要到出现金融风险或者实体经济出现快速下滑才会导致监管政策趋缓。
时间上看可能要持续到二三季度,二季度经济会下滑,三季度继续下滑,且有十九大开会的因素,政策调整的概率大些。目前看仍在过程中。
2、去杠杆会导致资金价格上升和流动性数量紧张货币就是商业银行中的存款,过去货币的创造是以外汇来创造的。
近几年,创造货币最多的项目是证券净投资,就是商业银行的同业或理财项目。
现在这个项目被限制后,货币创造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债市、股市到其他地方都会受流动性收缩的影响。
流动性收缩会导致资金利率继续上行,2013年钱荒传导到贷款利率大概是半年,这次估计传导的会更快。现在无风险收益率估计还得继续上,暂时没有缓解。
3、央行的政策协调和对冲在央行注意到多方监管集中出台对流动性影响之后,央行加强了监管的协调和流动性的熨平,主要是加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数量上允许放出更多的新增贷款,M2还维持在10%以上,同时在资金价格上也进行调整。
但央行其实是缺乏资金价格调控经验的,也还是在“干中学”。同时,之前的政策出台后还是会有政策惯性,流动性还是会继续偏紧。
尤其是当前经济增速动能虽然有所下滑,但是绝对增长数量还不错,工业企业利润也还可以,会导致决策者并不担心经济。
决策者尚未意识到目前的经济景气更多是价格上涨的PPI幻觉,经济阶段性高点已过。
4、央行缩表央行缩表在短期看会受到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影响,所以观察中国银根的松紧不建议看央行是否缩表,而要看数量和价格。
5、这次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这两个目的决定了风险和超预期的经济下滑会打断监管的持续推行。
另外,从日本经验来看,日本地产泡沫时,很多资金进入地产领域,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引导资金脱序向实。
问题是资金从地产出来后,地产大跌,但资金并未去到实体经济,日本此后流向制造业的资金占比还是下降的。
资金脱了虚,不一定去实,而且可能会把实也带下来。
6、金融风险是否是中国最大风险?目前认为中国的金融创新,或者叫金融乱象就是老百姓(603883,股吧)不存定期活期存款,买银行理财,银行拿理财资金委外投资。
这个链条产生较多风险,但其实国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是这样。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中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很低。
7、利率判断中国利率持续大幅度攀升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偶发事件导致利率跳跃。当前认为无风险利率还会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