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举行记者会,宣布中国在南海首次试采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取得圆满成功。截至6月2日,中国在南海海域的试采井已经连续从海底可燃冰矿藏产出(甲烷含量达99.5%,平均日产量8350立方米),使中国成为在海底试采可燃冰连续产期时间最长的国家。
试采可燃冰成功具有三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早在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就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我国首次试采海域可燃冰成功,使得我国在未来全球能源发展上占有了战略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显示,可燃冰的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可燃冰的结构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而甲烷正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据了解,可燃冰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有关资料显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远高于煤、石油、天然气,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
在郭焦锋看来,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传统认识上,对我国能源的评价是富煤缺油少气。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我国能源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据探测,我国南海可燃冰资源非常丰富,这对于大幅度提高我国能源资源储备来说是一大利好。
第二,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开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光伏、风电、页岩气等,当前,光伏、风电、页岩气等资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燃冰具有清洁和高密度的特征,其开采技术如果进一步跟上的话,会极大地降低其开采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源革命。众所周知,清洁绿色能源替代不清洁黑色能源、高密度能源替代低密度能源才能叫能源革命。如果可燃冰开采技术大幅提升的话,可引发能源革命。
第三,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要有大的改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
“如果可燃冰在2030年前后大规模开发的话,将为我国转变能源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郭焦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