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前官员称人民币(6.7795, -0.0050, -0.07%)未现清晰拐点 调整中间价机制是过渡安排
财经365报道,升贬难有定论--中国外汇局前官员与外资行市场人士的一场观点交流,折射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下半年走势的看法,正从单边贬值预期趋向分化。
周四在北京举办的彭博人民币论坛上,曾担任中国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的学者管涛表示,目前并没有人民币出现拐点的清晰信号,短期将保持双向波动格局。参加同一个小组讨论的澳新银行环球市场总经理胡文涛则乐观地预计,年底人民币能够涨到6.7。
“目前内部外部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短期内还是一个振荡的格局,”管涛说,除非中国经济出现具有市场共识的企稳、外部金融市场保持平静,美元也走得不那么强,人民币才会回归经济基本面,重新变成一个相对比较强的货币。
根据财经365的最新调查,57家机构的预测中值显示,年底时人民币仍将在当前水平上贬值2.7%至6.97元,这已经较一个月前的预测7.05元略有改善。
胡文涛感到乐观其主要因素是美元走弱,加之国内结汇会增加,而且资本项、经常项下会出现“双顺差”。目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担任高级研究员的管涛则认为,近期还不一定能看到资本项下的资金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他并在讨论中没有对汇率振荡走势的方向做出预测。
结汇欲望
“结汇的欲望是有的、存在的,而且非常之大,关键在于利差,”胡文涛解释,这不仅是看中美利差,更是企业融资成本的利差。由于人民币发债成本很贵,出口企业不结汇将会面临可能达10%的融资成本,用以满足人民币的刚性需求,“下半年在去杠杆的大前提还没有过去之前,企业结汇的意愿会挺大的。”
胡文涛同时还提到,银行代客远期已经变为净结汇,而这往往是领先于即期结汇方向的,“判断企业即期下半年会变成结汇。”
一个多月前,伴随中间价机制中新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人民币也出现大幅扬升,本月以来显著的升贬值双向波动也更加明显,人民币开始出现千点级别的双向波动。
“1月份的时候,我们告诉客户我们年底看到6.8,结果没有人相信我们,那时他们都看7.3,”胡文涛说,“我上周去告诉他们,我年底看到6.7。”
过渡安排
逆周期因子的推出让市场重新迎来适应过程。管涛认为,央行用汇率定价公式与市场进行沟通,更多也是一个培育过程,把市场关注点引向多边汇率和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不排除今后还会有新的因素、因子引入”。
“目的不是通过这么一个公式,让央行替市场选择价位,”管涛说,定价公式的形式肯定是一个过渡性安排,因为在成熟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央行给银行发一个公式,让大家输入自己的参数,用一个公式来报价。
中间价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作为市场供求观测指标的每日16:30收盘价和当日中间价点差一度重新扩大,反映市场供需形成的贬值压力仍然明显。综合交易员采访,本周以来市场重新出现类似于5月末的少数中资大行抛售美元,对收盘价偏差进行修正。
胡文涛也认为,资本流动形势发生变化时,大家会有很多不了解、不明白,而8.11汇改以来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为市场提供了参考。“不需要去想央行什么时候出来干预,反而应该去想央行这个时候做什么事情是对市场最好的,而这个恰恰是它会去做的事情。”
免责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财经365"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 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