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姜超:庞大出口背后中国到底赚多少钱?

姜超:庞大出口背后中国到底赚多少钱?

2017-07-12 15: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

财经365讯 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那今天小编带您阅读姜超先生的文章:庞大出口背后,中国赚多少钱?——从iWatch的价值链说起

  摘要: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何谓价值链?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售价349美元的iWatch,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绝大部分价值被苹果公司创造并拿走。在生产成本中,美国的公司贡献了接近40美元的价值,日本生产的储存器贡献7.2美元价值,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贡献的价值可能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此外,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企业对iWatch价值也有贡献。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直接用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来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从贸易伙伴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

  但从附加值看,提升空间很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纺织服装的国内附加值占比也仅仅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机配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比重只有45%,远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附加值占比都超过80%。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例如,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依然有34%.

  未来方向:技术进步,贸易升级。总结美、德、日的贸易发展轨迹: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出口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才能保持出口竞争力。尽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全球前五以内的位置,原因在于三个经济体对人才、创新的重视,使得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但往前看,我们对中国贸易的未来并不悲观,同样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去年以来全球贸易回暖,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能从贸易改善中获益。长期来说,我国产业和贸易升级过程中,关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投资机会同样存在。

  正文: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专题报告《出口改善,谁最受益?》,重点介绍了在全球经济回暖、贸易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对出口依赖、而外需改善又较多的行业最为受益。但从高频数据中我们也发现,近两年我国在全球的出口占比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下降,这有些令人担忧:是不是我国的出口竞争力边际下降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口贸易从总量来看非常庞大,但贸易竞争力如何?具体到各行业当前在全球都处于什么位次?出口庞大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长期来看,“中国制造”未来会有哪些提升空间和投资机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价值链”。

  1、何谓价值链?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一种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以及辅助活动往往并不是由一个国家完成的,甚至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不是来自单一一个国家,而是由多个国家的不同企业通力合作完成。每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很多国家的不同企业都承担了某个环节的工作,对产品价值做出了贡献,所以整个链条就被叫做价值链.

  以最近两年比较火的苹果公司的iWatch产品为例,结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iWatch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完成的,应用处理器、显示屏也来自美国,但储存器来自日本和美国,用户界面来自美国、奥地利,传感器来自意大利、法国等,电池组、附带配件以及组装测试主要来自中国。

  每个国家的企业在整个链条中赚了多少钱呢?结合IHS iSuppli提供的截至2015年的数据,售价349美元的iWatch,其生产成本大约为83.7美元,约为总售价的24%。其中美国的公司生产的显示屏、应用处理器、蓝牙和无线等成本合计接近40美元,日本生产的储存器成本7.2美元,而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成本可能还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再考虑到76%的利润和研发销售成本是由苹果公司完成的,整个iWatch价值的大头还是让美国人拿走了。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其中获取的价值相对较低,例如代工部分的成本占总售价的比重仅为0.7%,中国企业贡献的总价值也不足5%.

  了解价值链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用传统的出口数据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出口金额中,并没有将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其它经济体贡献的价值给剔除掉。以中国最近几年出口增长飞快的民用无人机为例,无人机核心部件云台、以及最终的装配和销售都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但另一类核心部件——主控芯片则是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无人机的出口金额来衡量就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而必须将进口的其它国家制造的元部件价值剔除掉,也就是用中国贡献的附加值占比来衡量出口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从出口份额和附加值占比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审视一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看看二者的区别。

  2、从出口规模看,中国绝对第一!

  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近二十年我国出口持续扩张,1996年时出口总规模仅为1510亿美元,2016年已经达到2.1万亿美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陆续超越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出口大国,并在2009年至今连续保持全球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

  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有很多产品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位居首位。根据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全球5579种出口商品中,我国有1762项产品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这一数值远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国和德国。

  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尽管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二,略逊欧盟一筹,但从具体细项看,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

  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2017年5月我国产品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例如17年4月份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中,这三个大类的占比分别达到20.9%、25.2%和37.0%.

  3、但从附加值看,提升空间很大!

  正像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占比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对出口商品贡献的价值,相当于衡量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

  总体来说,我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OECD的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附加值高的经济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资源和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决定了其国内附加值的比重较高;而另一类则是日本、美国等科技创新较强、出口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普遍超过85%。而中国、越南、泰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制造业国家国内附加值占比则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经济体的资源品不是特别富有,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不同行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占比较高。依靠自然资源的农牧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最高,接近90%。而制造业中,食品、纺织服装等中低端产品的国内附加值也都超过70%,主因在于这些行业主要依赖劳动力投入,产品生产对技术和创新的要求也不高,原材料方面我国也具备配套产业。

  而依赖国外原材料和技术进口的产业的国内附加值普遍偏低。例如机电产品(包括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木材造纸、化学和非金属产品等国内附加值不足60%.结合在出口中的占比可以发现,虽然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的出口占比最高,但其国内附加值比重不到50%,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是最低的。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都不算高。服装(6.6%)、纺织(5.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6.4%)、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及部件(4.9%)在我国出口中占比较大。但与主要经济体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纺织服装的国内附加值占比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机配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比重只有45%,远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附加值占比都超过80%.

  关于中国出口附加值偏低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微笑曲线”得到一些启示。“微笑曲线”被广泛用于描述产业链中的国际分工,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创新研发和营销服务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最高,而位于中间的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则相对较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

  例如,虽然我国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有较大比例。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在我国快速发展,到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放缓、外需低迷,国内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上升,中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虽然在向周边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但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依然有34%.

  4、未来方向:技术进步,贸易升级

  关于未来的贸易格局,我们不妨将时间拉长一些,参照一下历史经验。在二战前后的几十年中,美国都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二战以后,由于采用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德国和日本逐渐取代了美国的出口份额:德国的出口份额从40年代的不足2%提高到90年代初的12%,日本从不足1%提高到近10%.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迅速崛起,出口份额从不足2%上升到当前的13%以上,日本、美国、德国的出口份额均有下降。

  总结各国贸易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有一个规律: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在全球出口、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的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出口竞争力。

  所以,尽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全球前五以内的位置,原因在于三个经济体对人才、创新的重视,使得其高端制造业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例如,美国、日本和德国在电子、计算机和光学设备、电气机械和设备等行业的出口附加值占比普遍在80%以上,而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均不及50%。高附加值占比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赚取”的更多,而背后是技术创新和高产品质量做支撑。根据德勤对主要经济体CEO的调查报告,美、德、日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人才、创新政策和环境、物质基础设施等,而中国和印度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但依靠人力成本优势的行业往往容易被其它经济体所取代,而真正能使一国制造业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是人才和创新。

  但往前看,我们对中国贸易的未来并不悲观,同样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从短期来说,由于占有高市场份额,“中国制造”在全球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截至16年底,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高达13.2%。尤其是去年以来全球贸易回暖,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能从贸易改善中获益。

  但长期来说,我国需要逐步实现产业和贸易的升级。中国劳动力、环保等成本在不断提高,而印度、越南等经济体劳动力成本较低,软硬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未来可能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构成冲击。截至17年5月,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的出口份额相比15年底降幅高达0.8个百分点,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这一指标从没有下降过。所以要想保持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实现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产业和贸易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关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投资机会同样存在。

到此,小编要和广大的投资者朋友们说再见啦,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小编呢?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几篇文章,财经365的小编永远伴随着您!!更多的资讯请关注财经365热点频道!!!(本文原标题:庞大出口背后,中国赚多少钱?——从iWatch的价值链说起

推荐阅读>>>

孙建楠评三年前万达与三年后融创战略布局

张少华评白皮书:确保2017年房价环比不增长

马云:未来十年,制造业、金融业受到的冲击无法想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出口 技术 价值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