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程实:美国经济直面“灰犀牛”

程实:美国经济直面“灰犀牛”

2017-08-02 09:41  来源:新浪财经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浪财经

  财经365讯 近忧易消,但远方“灰犀牛”不容轻视。基于以上分析,忧虑的此起彼伏将是今年美国经济复苏的常态。

美国经济直面“灰犀牛”

美国经济直面“灰犀牛”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近日公布的二季度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内生复苏动力依然稳健,将继续支撑今年第三次加息的落地。得益于此,一季度以来市场对美国复苏可持续性的忧虑初步缓解。但是,近忧易解,远患难消。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已变为一头“灰犀牛”,正从远处狂奔而来。

  我们认为,真正的风险源于恐惧本身。虽然美国国会几乎必定在大限之前提高或延期债务上限,但是本次博弈过程将异常缓滞而艰难。在此期间,市场对政府违约的恐惧本身就足以产生沉重的经济成本,平静已久的市场情绪可能于9月中下旬骤然逆转,并对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冲击。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投资者既需要摒弃短期数据的干扰,把握美国经济长周期复苏趋势,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9月“灰犀牛”风险。而在该风险消散之前,港股市场的确定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并保持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近忧稍解,美国经济二季度回暖。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加之7月IMF大幅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引起市场对美国复苏可持续性的重重忧虑。随着二季度核心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美国经济虽然惊喜不多,但是总体表现企稳回暖,从三个层面初步缓解了市场忧虑。

  其一,经济增速反弹。二季度美国经济实际增速升至2.60%,较一季度提振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亦高出0.4个百分点,呈现出相对强劲的反弹。作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升至2.80%,较一季度上涨0.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耐用品消费失速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速,而二季度耐用品消费增速由负转正,表明居民长期消费意愿有所修复。

  其二,美国内生增长率高位维持。基于修正后的最新数据,在剔除掉库存、进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动因素的影响后,今年一、二季度美国经济内生增长率分别为2.56%和2.32%,既高于、等于2016年四季度水平,亦超过2015-2016年中枢水平2.27%。这表明,虽然财政刺激不及预期,但是美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改善,有望为长周期复苏提供坚实基础。

  其三,通胀水平企稳。今年1月以来,美国通胀水平的持续下行对美联储加息路径形成巨大压力。6月美国PCE物价指数同比 1.4%,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 1.5%,均比市场预期高出0.1个百分点,并且两者前值均上修至1.5%。这表明,美国通胀水平下行趋势减弱,有望逐步企稳并改善市场预期。

  总体而言,近期数据再度验证,一季度的经济降速仅是季节性的短期波动,美国经济内生复苏动力依然稳健,并将继续支撑美联储加速加息路径。

  远患尚在,债务上限“灰犀牛”逼近。在美国经济回暖的同时,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已变为一头“灰犀牛”,正从远处狂奔而来。今年9月初,用以暂时扩大美国政府借贷能力的“非常规措施”将耗尽。

  此后,美国财政部仅能凭借有限的所持现金和不稳定的税收进项,逐日应对各种支出,并最迟于10月中旬触发技术性违约。我们认为,虽然美国国会几乎一定会在大限之前提高或延期债务上限,但是本次博弈过程将异常缓滞而艰难,从而大幅增强对金融市场的负向冲击。

  第一,“硬风险”倒逼“软约束”。如果在美国政府技术性违约前,美国国会未能提高或延期债务上限,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内,美国政府将无法应对社保、医疗、国防等支出,短期导致政府陷入停摆,长期则将阻断美国经济复苏。

  对外,美债和美元将彻底丧失信用基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亦将随之崩溃,并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这一风险并无折中的处理方法。美国财政部指出,即便是保证优先偿付部分债务,也会被市场视为美国政府丧失信誉,将同样引起上述灾难[1]。

  因此,美国政府违约成为“硬风险”,倒逼债务上限退化为“软约束”。自1960年以来,针对债务上限,美国国会进行永久上调、暂时延期、修改定义等变动共计86次。得益于此,美国政府从未发生债务违约,并形成了债务上限加速上升的长期趋势(如图所示)。因此,本次美国国会大概率不会跨越雷池,最终仍将避免债务违约的发生。

  第二,真正风险源于恐惧本身。历史经验表明,围绕债务上限的提升,美国各政治势力争相将自身诉求作为附加条件加以绑定,并据此进行漫长博弈,导致国会决策久拖不定。由此,政策不确定性不断累加,推动市场恐慌情绪涨潮,并引发市场异动。虽然最终总能转危为安,但是这一过程中,对政府违约的恐惧本身就足以产生沉重的经济成本。

  这一真正的风险较之于政府违约风险,更加值得市场警惕。例如,在最近的2011、2013年两次债务困境中,VIX指数经历多轮冲高,直到国会迟缓行动后,才归于平复(详见附图)。根据美联储工作论文 [2] [3],这两次债务困境期间,市场对政府违约的恐惧,既冲击了收益率曲线的前端,也通过金融传染扭曲了整个曲线。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上升了4-8个基点。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也因此增加,两次困境中平均增幅高达2.5亿美元。

  第三,关键的八月,危险的九月。目前,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客观因素层面,国会将大概率以债务上限的提升换取政府支出的缩减,这与特朗普的赤字财政根本对立。而随着医改、税改接连受挫,加之共和党严重的内部分歧和白宫团队的人员异动,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博弈能力已大幅受损,难以调和与国会的冲突,致使博弈僵局进一步延长。

  主观因素层面,正如我们之前报告所指出,“泄密门”事件引致了持续的总统信任危机,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历史低点。当政府违约时点逼近时,这一信任危机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推动市场大幅超调。基于此,我们认为,如果特朗普政府未能在8月扭转局势,那么在今年9月,由债务上限引发的风险将大概率接近2013年。特朗普政府和国会预计将纠缠至最后关头,于9月底至10月初才能达成妥协。

  在此期间,由于缺少博弈能力而又必须坚守赤字财政底线,特朗普政府将大概率使用政府停摆的威胁策略,以迫使国会让步。由此,漫长而激烈的冲突将持续提升政策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转至负面,从而逆转当前平静的市场情绪,引发并扩大一系列市场风险。

  近忧易消,但远方“灰犀牛”不容轻视。基于以上分析,忧虑的此起彼伏将是今年美国经济复苏的常态。对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第一,把握长周期趋势。虽然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短期波动明显,通胀水平持续疲软,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稳固,有望继续推动长周期复苏进程。得益于此,美联储将大概率落实今年的第三次加息。

  第二,警惕“灰犀牛”风险。美国政府违约不会发生,但是特朗普政府和国会预计将在最后关头才能达成妥协,进而引致沉重的经济成本。

  受此影响,平静已久的市场情绪可能于9月中下旬骤然逆转,对美元、美股和美债造成强烈的负向冲击。

  第三,珍惜确定性价值。在“灰犀牛”风险尘埃落定以前,美联储预计将对加息时机保持审慎,美元指数走势仍将低迷。因此,具有确定性优势的港股仍将巩固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有望在高位震荡中呈现结构性投资机会。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Debt Limit: Myth v. Fact [R].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2011, May.

  [2] Cashin, David, Erin Syron Ferris, Beth Klee, and Cailey Stevens. Take it to the Limit: The Debt Ceiling and Treasury Yields [R]. 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 2017-052. Washington: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017, March.

  [3] Ozdagli, Ali and Joe Peek. Cliff Notes: The Effects of the 2013 Debt Ceiling Crisis, Public Policy Brief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2013, No. 13-9, 2013.

2017年一、二季度美国经济内生增长率高于2015-2016年中枢水平

2017年一、二季度美国经济内生增长率高于2015-2016年中枢水平

 

2017年5-6月美国通胀下行趋势减弱企稳

2017年5-6月美国通胀下行趋势减弱企稳


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演变流程及本轮关键时点

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演变流程及本轮关键时点


1960年至今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保持加速上升

1960年至今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保持加速上升


2011、2013年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引发VIX指数多轮冲高

2011、2013年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引发VIX指数多轮冲高


到此,小编要和广大的投资者朋友们说再见啦,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小编呢?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几篇文章,财经365的小编永远伴随着您!!更多的资讯请关注财经365热点频道!!!(原标题:美国经济直面“灰犀牛”)

推荐阅读>>>

王文谈中国的改革发展!

张明:监管套利的时代或已结束

盘和林:健康的资本市场是私募告别野蛮生长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