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今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抓住“一带一路”合作机遇 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内容如下:
一,“一带一路”成为广泛共识
事实证明,中国发展、中国作用,尤其是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也是确定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成为广泛共识。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广泛共识。近四年来,国际社会上关于“一带一路”的热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表达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意愿,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签署双边文件。另外,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甚至联合国在决议中也把“一带一路”作为地区稳定和加快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五通”建设成效超出预期,产生了重要经济影响。三个“优先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贸易畅通。目前“一带一路”地区的贸易投资发展速度非常快,仅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就已经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4;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已累计超过了500亿美元。同时,中国正在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的力度,努力营造以“一带一路”为核心、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二是设施联通。突出表现在大型项目不断增加。三是资金融通。以亚投行为例,开业第一年就为亚洲7个发展中国家的9个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17.3亿美元的融资,带动了145亿美元的投资。
第三,企业的积极参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中国企业和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境外经济执行合作区”,已经有1082家中资企业入驻,为当地带来了10.7亿美元税收、17.7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这足以说明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巨大收益和机会,同时也为投资东道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欧通过三方合作方式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投资合作的空间非常大。
二,中欧携手合作推进“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数年。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开始出现温和回升势头。但是,一些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给全球经济温和回升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何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提供新的动力?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进一步完善多边体系。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所表现出的一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恰恰对WTO规则本身造成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一些发达经济体没有严格实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第十五条,这显然与WTO精神是相悖的。因此,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去维护这种多边的体系。
第二,深化区域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制度性合作。TPP、TTIP这些代表高标准贸易自由化的区域经济安排面临中途夭折危险,是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突出表现之一。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协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中欧投资协定、中美投资协定及未来可能开展的中欧自贸协定谈判,这些谈判有助于深化中国和欧盟、中国和美国之间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制度性合作关系,能够在加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欧双方可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新的合作机遇。中欧应该把握好“一带一路”这个机会,尤其是欧盟需要把握加强与中方合作的机会。如果中欧双方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以此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会对新时期的全球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也会使全球化进程更加有序、更加普惠。
三,“一带一路”从双边对话向多边共商迈进
目前,许多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欧洲代表认为,在起步阶段,中国主要通过双边磋商的方式对“一带一路”合作进行讨论,没有展现出多边合作的属性。为什么在开始的阶段主要是以双边方式来开展对话呢?主要是面临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
第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客观上许多国家还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广泛地域范围。刚开始,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把它视为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误以为中国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挑战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以多边形式去推进,很容易招致西方国家的误解,甚至排斥和反对。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发展思路还不够成熟,实际效果尚未显现,并不具备机制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一带一路”还是首先从双边磋商、双边对话开始起步。但随着各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形成普遍共识,大家需要通过多方共商的方式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问题。因此,现在正迈出由双边对话向多方共商转变的重要一步。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的广泛代表性充分说明了大家都希望利用这个多方共商的机会来进行磋商对话,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一带一路”将往逐步加强机制化建设的方向努力。2019年将举办“一带一路”第二届高峰论坛,而在每一次高峰论坛之间将设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就联络和推进会议做具体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机制化建设的一个起步,适应了各国的需要,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四,增进了解、增强互信是深化中欧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的需要
第一,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只会造成两败俱伤。防范贸易保护主义,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性合作。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各方都很担心是否会爆发一场贸易战。从目前阶段看,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海湖庄园成功举行会晤,取得了许多共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化解双方分歧。二是美国也认识到,通过贸易保护无益于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也会给美国的企业带来巨大伤害。目前,双方正在推进“百日计划”的实施,这对于解决中美经贸矛盾与冲突至关重要。中美双边需要通过对话沟通,使中美经贸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态势。
第二,双方的投资关系对于提升双边经贸融合至关重要。投资是对贸易的提升,对促进贸易增长很重要。总体上看,中欧双方的相互投资规模很大。有欧方专家说,中国没有向欧盟的企业提供投资机会,这不符合事实。截至2017年3月底,欧盟企业到中国的投资已累积达到1146亿美元。而中方企业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也比较快,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对欧盟的投资达到773亿美元,为双边的投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中欧要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互信首先应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有欧盟官员发言说,中国在市场开放方面没有做什么事情。实际上,近两年中国在市场开放和投资准入开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在服务业的开放上。比如,中国的外资准入制度在去年9月份已经进行了改革,凡是没有列在负面清单投资领域的项目均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负面清单也进行了缩减,2016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限制性措施已经由2015年的93条减少到了62条,其中服务业取消限制的条目较多。负面清单的减少也配合了备案制的实施,说明中国在引入外商投资方面强化了改革。这些动向也希望欧盟方面及时了解和关注。(原标题:赵晋平:抓住“一带一路”合作机遇 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