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2008年金融危机的坐标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的坐标意义

2017-08-15 17: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财经365讯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周期中,危机是始终存在的现象。这种周期性的危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同的坐标意义。有的标志着“程度”的变化(阶段性调整),有的则标志着“类别”的变化(方向性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危机,以及此次金融危机,均属此类具有坐标意义的“重大危机”。

  如果从“预示”新发展方向的全局意义看,此次金融危机的坐标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长周期波动看,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在本轮危机之前,资本主义经历了长达20—30年经济持续增长。随着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以“大稳定周期”为主要特征的旧常态走向终结。未来30年,资本主义将从“大稳定周期”进入以“长期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从世界矩形经济结构看,资本主义世界进入调整期。根据英国葛霖“宏观经济矩形”理论,可以把世界分为四种类型的国家,由此也产生了四种发展模式。第Ⅰ类是消费国——消费主导与金融膨胀模式,以英国、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最为典型。第Ⅱ类是工厂国——低端制造业产品生产模式,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第Ⅲ类是资源供应国——初级产品生产模式,包括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第Ⅳ类是资本—货物出口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四个角色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全球市场联动性达70%—80%。可是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平衡,危机后,四种发展模式均在进行全面调整。

  从发展阶段看,资本主义进入到了金融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主义高度融合阶段。此次危机爆发,资本主义意识到虚拟经济不能长期脱离于实体经济,资本主义希望通过“再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中心和金融中心高度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复合优势。如果说,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实物生产国是被掠夺的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而在金融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主义高度融合阶段,实物生产国却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金融危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