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周期中,危机是始终存在的现象。这种周期性的危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同的坐标意义。有的标志着“程度”的变化(阶段性调整),有的则标志着“类别”的变化(方向性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危机,以及此次金融危机,均属此类具有坐标意义的“重大危机”。
如果从“预示”新发展方向的全局意义看,此次金融危机的坐标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长周期波动看,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在本轮危机之前,资本主义经历了长达20—30年经济持续增长。随着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以“大稳定周期”为主要特征的旧常态走向终结。未来30年,资本主义将从“大稳定周期”进入以“长期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从世界矩形经济结构看,资本主义世界进入调整期。根据英国葛霖“宏观经济矩形”理论,可以把世界分为四种类型的国家,由此也产生了四种发展模式。第Ⅰ类是消费国——消费主导与金融膨胀模式,以英国、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最为典型。第Ⅱ类是工厂国——低端制造业产品生产模式,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第Ⅲ类是资源供应国——初级产品生产模式,包括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第Ⅳ类是资本—货物出口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四个角色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全球市场联动性达70%—80%。可是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平衡,危机后,四种发展模式均在进行全面调整。
从发展阶段看,资本主义进入到了金融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主义高度融合阶段。此次危机爆发,资本主义意识到虚拟经济不能长期脱离于实体经济,资本主义希望通过“再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中心和金融中心高度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复合优势。如果说,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实物生产国是被掠夺的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而在金融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主义高度融合阶段,实物生产国却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