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成本”警示牌之所以走红,受到网友热捧,赢在它用通俗易懂的简单计算,传达了十分显著的警示意义。既没有长篇大论地引经据典,也没有详细罗列法律法规的冗长条文,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发生打架事故,即使打赢了,也永远没赢家,又何必互相伤害?在一目了然却有力的成本计算中,提升了大家对“打架不可取”的价值认同。
打架确实是有成本的。据民警介绍,打架在法律上称为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按照法律规定,一般可处以拘留或者罚款。如果殴打他人经法医鉴定,受害人的伤势为“轻伤”或“重伤”,行为人可判有期徒刑。如果多次参与殴打,还将受到更严重的处罚。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行走,在遇事冲动出手之前,必须仔细想一想“打架成本”,若因“不出气誓不罢休”而贸然出手,成本其实是挺昂贵的,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由云溪派出所巧用“打架成本”公示牌普法,不由得想到,一些地方的普法宣传充满说教腔调,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比如,直接挂几条干巴巴的法条,宣讲一些大而空的道理,但并未直指问题的核心与本质。这类普法方式虽不至于让人看不懂、难理解,却难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更不要说产生“打架无论输赢都要付出代价”之类的社会认知,自然无法收获应有的普法效果。
更有甚者,一些普法宣传充满居高临下的威胁和恐吓。如某地曾出现“警告一切入室盗窃犯,一旦抓住就地正法”的标语,某县警车后挡风玻璃曾张贴“飞车抢夺,拒捕击毙”的标语,某地曾出现“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的安全公告……这些倒不是陈词滥调,也很“接地气”,但问题是,良好的治安环境不是“吓”出来的,以暴力标语恐吓,反会适得其反。
在文明和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普法宣传更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俯视转变为平视。(原标题:“打架成本”走红赢在普法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