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质疑:设置“延迟到账”功能意义何在?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之所以增设“延迟到账”,无非是给转账者预留更多的时间,以应对转错账或被骗转账的特殊情况。所以,只要在2小时或24小时内,即钱款真正到达对方账户之前,转账者可以随时撤回转账操作。在电信诈骗不时发生、转错账对方不肯退还事件时有耳闻的情况下,基于以上理解的“延迟到账”确实对保护转账者权益、减少诈骗损失有重大意义。
但事实恐怕要让很多人失望了。支付宝和微信的客服均表示,延迟到账只能延缓钱款到达对方账户的时间,而不能让转账者撤回转账,即使平台也无法帮忙执行。消费者遭遇被骗转账,只能走司法途径;遭遇转错账,只能与对方协商,未果也只能报案寻求公安部门介入。
以微信为例,其帮助中心显示,微信转账延迟到账是“根据央行261号通知的监管要求”,从2016年12月1日起执行。在备注中,微信方面明确表示,除收款方24小时内未确认收款或对方将资金退回两种情况下,转账资金将会原路退回外,转账支付一旦成功就不支持撤回。
那“央行261号通知”是如何规定的呢?其“加强转账管理”部分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转账服务应当向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多种转账方式选择,存款人在选择后才能办理业务。”但在关于撤销转账方面仅规定,“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受理行应当在受理结果界面对转账业务办理时间和可撤销规定作出明确提示。”可见,对于移动支付平台在延迟到账过程中是否可以撤回,该通知并无明确规定。
这也就不难理解支付平台的做法了。何况,延迟到账还能为平台自身带来诸多好处:让很多对延迟到账有着美好憧憬的消费者信赖并使用该功能,会大大增加该功能使用率,带来流量。有人甚至怀疑,这些大量聚集的资金——尤其是24小时到账的钱款,是否会被平台拿去做短期金融投资和理财?
虽然说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在延迟到账功能的设置上,均采取了“法无规定可不为”的态度,但需要看到的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只是底线,维护消费者金融财产安全是支付平台始终应坚持的导向和目标。(原标题:“延迟到账”无法撤回,防骗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