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本无可厚非,国际国内也不乏成功案例。仔细研究这些案例,可以发现成功的多元化经营发展路径基本都遵循三条规律。
首先是依托核心优势,逐步扩张,扩张的产业与核心产业相关性较高。例如,海尔曾用了7年时间专业生产电冰箱,使“海尔”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业的驰名商标,同时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销售与服务网络。随后才扩展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再逐步涉足全部家电行业。
其次是量力而行,就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投资资金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不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比如小米靠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起家,到目前已投资了数十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在可穿戴设备、家用机器人、智能家居、VR等各个领域几乎都有覆盖。但是,小米对这些公司的投资金额相对来说并不多,也不谋求控股,主要是输出小米的价值观、方法论、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提供品牌支持。小米公司曾数次公开声明,小米的核心业务是手机、电视和路由器,短期内不考虑汽车和房地产等领域。
最后是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如果投资的产业成了亏损“无底洞”,要么调整思路谋求盈利,要么就应该及时舍弃。
反观乐视,雄心勃勃提出要打造“七大生态”,起初从视频网站到电影行业,再到电视,可以说是稳步扩张。但从乐视体育开始,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体育赛事版权,收入却十分有限;迷信“硬件亏本可以通过内容、服务盈利”模式,手机业务巨亏近百亿元。尤其是毫无基础却执意进入资金需求巨大、跟原有的核心产业相关性不高而前景又暂时不明的电动汽车行业。即便作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和佼佼者——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以来,其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特斯拉净亏损6.75亿美元,最近刚公布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亏损4.01亿美元。持续的亏损必须要靠持续的融资来弥补,如果没有强大的号召力,就难以为继。即使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行业可能有光明的前景,但以乐视的实力强行现在就要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只能说太任性。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人觉得只要自己有受追捧的新概念、能吸引资本就无所不能。互联网和风投确实在拓展新经济业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规律并没有多大变化,都必须追求可持续增长。对企业来说,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经济业态企业,谋求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等才是需要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稳步发展的基础。反之,热衷于炒概念,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多元化经营,衰亡是必然的。(原标题:从乐视危机看企业多元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