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下班时间是五六点,孩子放学时间是三四点,这种错位的时间让家长左右为难。不仅没有人去接孩子,即使把孩子接回来了,也不知把孩子寄放在哪里。因为把孩子接回家,让孩子在家中独处,也有安全隐患。所以,这种“三点半难题”让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头疼,盼予以及时解决。
可喜的是,沈阳市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弹性离校”,提供免费自愿的课后服务,可以解“三点半难题”,值得借鉴。
所谓的“弹性离校”,是指按时接孩子放学有困难的家长可以向学校申请延时放学,学生在放学时间内可继续留校,学校将安排值班老师免费提供“托管”服务。这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是在为家长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了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人性化关怀,值得点赞。
虽说社会上有“三点半学校”,可以解决双职工面临的“三点半难题”,但这种托管学校,不仅师资让人担忧,收费价格也不菲。在此背景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出的“弹性离校”,可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不仅能够让家长放心、省心,还能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然,推行弹性离校,需要师资力量与经费保障,这决定了推行弹性离校,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够做到。因为各地财政状况不同,一些财力并不充盈的城市不可能做到。所以,还应当发挥老人和志愿者的余热,建立常态化的校园社工(义工)服务和社区托管免费服务,或者建立校企联合的托管免费服务等,解决学校师质与经费不足的问题,真正解决“三点半难题”。(作者玫昆仑,原载《中山日报》,有删改)
破“三点半难题”须激活社会资源
其实,针对“三点半难题”,各地已开始进行不少探索,大多以“校内托管”为主要方式。校内托管无疑让家长省心不少,也不必再额外支付托管班的费用。多数家长也确实愿意把孩子课后放在学校,毕竟社会托管机构存在良莠不齐、信任度不高、收费偏高等问题。不过,学生托管到下午五六点钟,会显著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沉重的压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三点半难题”并不是“三点半”的时间节点问题,只要孩子放学与家长下班存在时间差,即使“三点半难题”解决了,还会陆续形成“四点半难题”“五点难题”……它真正关乎的是素质教育在课外时间如何良好开展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一道民生难题,考验政府治理的精细化。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或学校一头的热情,还需要各方动起来。只靠学校自身肩负起课后教育的功能,显然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情,还是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社会整体需要形成“大教育”的认知观念,明确“课后服务工作”事关每一个人。依托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并不仅仅只能是教师,社区、志愿者、有特长的家长、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乃至专业社会管理组织和机构等都是可以参与进来的教育主体。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政府一方面要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制定具体规范,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育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在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激活社会资源,形成政府着力、学校给力、社会助力“三力合一”的局面,“三点半难题”才有望破解。(原标题:中小学生“三点半难题”该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