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班农的香港行,最受关注的还是他卸任白宫首席战略顾问后,会对外界说些什么,尤其是他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班农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他一改过去外界的印象,称中美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可以解决彼此存在的问题,他相信可以避免贸易战,双方要设法达成协议。
当他在香港中信里昂证券论坛上的内部演讲被透露出来后,外界很是吃惊,“反转”、“神转折”等词汇见诸媒体。人们没从《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平民造反与亚洲》这个题目里听到班农惯常的批评语调,而是基调更为柔和的解释和分析。媒体也为班农行为的“怪异”找到了理由:取决于听众是谁。
是这样吗?是,也不是。说是,是指班农这次高调的中国香港行,绝对不是一场为了赚点演讲费的休闲旅游,他还在影响着白宫,他自己也说特朗普需要一个在外面帮他的人,他到中国的演讲,就不可能不看演讲对象;说不是,是说他绝对不只是为了取悦听众,而是带着很强的政治意图,他的演讲更可看作是特朗普访华前的信号弹,最不济也应该是信号弹之一,接收信号者应该在北京。
班农香港演说不久,新的消息得以确认:中美双方都证实,特朗普总统将于11月访华。这个月份,是他计划之中的亚洲行,除了中国,他还将访问日本和韩国。带着这个消息,再回看班农的演讲,感触肯定会大不同。班农在香港谈到的一些问题,毫无疑问也是特朗普访华可能会谈及的问题。就双方的经贸关系看,这时就很容易明白班农演讲绝不是无的放矢了。
由于班农已卸任公职,他的观点也只能代表个人。尽管如此,他传达信号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他谈论的两点信号很重要:中美之间不应该有贸易战;但要不发生贸易战,中方必须尽可能开放市场给美国,并且停止美国在华公司的强制技术转让。他柔和的结论上面依然悬着一把刀。
还是谈判思维。班农的潜台词是,中美要想避免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中方需要作出让步。在演讲之前,班农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中称,中国已经和美国开打贸易战,需要华盛顿作出回应了。既然是要谈判,谈判前的筹码就需要备足。在11月份两国元首会晤之前,针对中国的贸易行动还会继续,而且力度有可能会更大。
既然是备筹码,既然要谈,那总归比不谈直接开打好。美方释放不要贸易战的信号,为中美经贸回归常态带来了契机。最起码美方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更有利于两国,斗则两伤。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就在这种“斗”的情绪下互动,美方不时地抛出新议题,中方应接不暇,信任的缺乏和诉求的不对等,让双方都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谈谈中美经贸的未来。
班农透露给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冷静的美国,和特朗普过去数月传达的信号略有不同。中美不应该有贸易战的判断,为双方的互动创设了前提,但这一前提亦是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的。换句话说,中方要认识到,美方的这一判断,是以美国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贸易战不符合美方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但也不应就此认为,贸易战就不会来,偶发性的冲突触发大事件的案例并不罕见。(原标题:中美贸易关系到了回归正常的时候(美国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