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共赢 / 将军 / 北斗 / 花生 / 裕宸 / 荣泽 / 江湖 > 将网文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别让“注意力”污染学术专业主义

将网文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别让“注意力”污染学术专业主义

2017-09-20 22:08  来源:新京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京报

近日,某大学在新出台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中,将老师在网络媒体上发表的网文也列入考核指标:只要阅读量超过10万+,就等同于发表了学术论文。此举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尽管很多人对该政策的一些具体细节并不认同,但他们也认为将网文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对打破长期以来的高校评价体系的僵化取向有积极意义。

然而,我并不看好这种考核指标。这件事不妥的地方不在于学术评价标准自身的变化,毕竟标准是人制定的,总是会依实际情况不同而改变。我认为,此举糟糕之处在于,这种变化,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堕落。它基本上相当于否定了学术研究的独特价值。

关于知识分子应不应该在公共媒体发声、追求学术成果的效益最大化,这一点其实没什么争议。但我们必须在逻辑上厘清一个道理:是否在公共媒体上发声是知识分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这个职业(知识生产)对他的要求。也就是说,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赞美或馈赠“公共知识分子”,都与学术自身的价值无关。

举个最直白的类比:如学术成果一样,文学作品也应尽可能吸引大众的关注,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看到诺贝尔文学奖会将“销量”作为一个考量标准,否则,《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罗琳一定会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奖。

何况,将这一问题的焦点置于“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之上,本身就是避重就轻的行为。最关键之处不在于知识分子是不是在公共媒体上发表观点,而是什么类型的观点有资格被认定为“成果”。

当一所研究性大学将点击量设定为衡量学术成果价值的标准时,它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起码尊重,因为决定“点击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绝大多数与学术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不学无术但极为口若悬河的学者,完全有可能在这场竞技中超越那些成就斐然但不喜空谈的学者;某些与社会进程结合紧密的学科,也完全有可能在价值上碾轧那些需要坐冷板凳的基础学科。无论该大学的标准如何通过精细的方式对这些可能性加以抑制,它所纵容的以非学术标准衡量学术价值的行为,都将不可避免将人们引向一种反智的歧途。

实际上,将“注意力”作为一种标准去干扰乃至“污染”各行各业的专业主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现象。“注意力”不是坏东西,但与之捆绑在一起的,通常都有各种叠床架屋的商业及政治利益。需要争取注意力,就必然要努力博得大众的喜爱,知识的自主性在这里不可避免出现部分的丧失。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原标题:别让“注意力”污染学术专业主义

标签污染 专业 学术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