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引领了一轮绿色出行热潮。共享单车近年快速发展,全国累计投放超1600万辆。在一线大城市,共享单车已与地铁、公交共同成为三大公共出行方式。伴随共享单车的红火,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拥堵程度和汽油消费量均出现明显下降。
然而,共享单车在给公共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人文环境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以北京为例,在过去4个多月里,平均每天就有1万多辆新增共享单车被摆上街头,目前总投放量达235万辆。共享单车爆炸式的增长,给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车辆乱停乱放、占道阻碍通行、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恶意损坏、未成年人骑行安全等等,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程度。
最近几个月,包括北京、上海在内,很多城市纷纷对共享单车按下“暂停键”,禁止新增投放。这表明共享单车已从爆发式增长,步入发展瓶颈期。如何让共享单车度过瓶颈、走出混乱,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必须面对的重要公共议题。面对挑战,近期北京出台了一系列规章规范,有外地媒体表示,在共享单车管理规范上,北京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北京市此次出台的一系列共享单车新政,之所以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可,是因为抓住了治理共享单车的牛鼻子——共管共治。在共享单车的治理过程中,企业当然要承担主体责任。但是,由于共享单车涉及城市慢行车道规划、停放场地设置、骑行者不文明行为管理等问题,因此,共享单车治理难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广大市民多方的共管共治。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共享单车规章规范,是由市交通委、城管执法局、网信办、央行有关机构等11部门联合制定并颁布的,如此广泛的监管群体已经为今后的“共管共治”,奠定了坚实的执法基础。只有建立多部门合力“共管”的基础,才能有效传导监管压力,强力督促运营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并最终实现共享单车的社会共治。
此前,之所以形成共享单车无序投放挤占公共空间、影响市容的局面,是因为经营企业只顾抢占市场份额。忙于野蛮竞争的企业,在运营调度、维修维护、回收、督促文明用车等方面,自然不会投入太多资源,这正是共享单车乱象丛生的根源。
此次,北京市明确要求,企业运营平台应具备大数据分析功能,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并将相关数据上报到政府监管及服务平台。今后,政府部门将逐渐具备强大技术支撑,同时还应加强网格化巡视、道路巡查等机制,让来自线上和线下的监管共同形成足够大的压力,促使共享单车企业改变运营方式。企业想要达到此次北京共享单车新政的要求,就必须配备更多的运维人员,还要大幅升级技术手段,比如在重点区域建立电子围栏,设置电子地图展示停放区、禁停区和禁骑区等。(原标题:共享单车必须走向共管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