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青年?
联合国的定义是:15-24岁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14-44岁的人。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是:15-34岁的人。共青团的定义是:14-28岁的人。
在科技日益发达,人类的面貌举止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也许,青年可以不必以年龄来限定。
如果你的内心依旧年轻,那么在这里祝福一句:五四青年节快乐!
最大社会责任:年纳税345亿元
1919年,广大青年走上街头,是为民族命运发声。今天的青年要如何为民族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呢?来看看碧桂园15万员工是怎么做的?
作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其对人才战略的重视。不论是通过1000多名博士的引进计划,还是独特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碧桂园团队的战斗力正是因为每一位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主人翁意识,而极大提高。
而作为一家新晋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对于员工们来说,不仅是一个充分发挥所长、学习进步的舞台,更是回报社会、完善自我价值的重要窗口。
在碧桂园,有80000名建筑工人,奔波在超1500个项目上;24000名物业从业人员,服务100多万个家庭;18928名党员在岗位上穿梭奔波。
正是这样规模的奋斗和拼搏,使得碧桂园达成2017年房企销冠的成就,并纳税超过345亿元,位居房地产企业前列,平均每分钟纳税65638元。
税收可以有效投入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改造社会的面貌,推动社会进步,成为发展的基石。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承担纳税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尽最大的社会责任。碧桂园的青年们,通过在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创造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20余年慈善扶贫 改善民生
在创造骄人业绩的同时,碧桂园多年来一直大力投入人力和财力,于扶贫和慈善事业上,碧桂园的员工亦切身参与到这些事业中来。
2010年,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作为碧桂园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苗圃产业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讯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2016年,碧桂园将清远“绿色产业扶贫”经验,运用到广东对口帮扶的广西省,在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启动了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期开发5年,共种植苗木300亩,每年带动桥马片区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碧桂园还拟在全国选择10个左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结对帮扶,因地制宜,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有实效、可复制、易推广的乡村振兴道路。
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助算起,20年来,碧桂园累计捐款超过36亿元,除投入产业扶贫、旧村改造外,还建起了全国唯一的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全国唯一的全免费职业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专门培训退伍军人的全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等,直接受益人达10万人次。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碧桂园的扶贫慈善工作不仅是捐款捐物这样的简单,而是通过产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训增加贫困人口的生存技能,先后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为改善社会民生从根本上给出解决办法。
城镇化的深度参与者
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来说,碧桂园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作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代表,20多年前的碧桂园就是以刚需大盘模式从顺德杀出广东,在那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碧桂园成功抓住了第一波居住改革带来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三四线城市迎来发展新机遇,碧桂园为这些地方城市打造高端改善型住房,成为当地品质居所的风向标。
2016年,碧桂园顺势发布产城融合战略,宣告正式进军产业地产。选址一线城市周边和强二线城市的30~80公里重要区域,未来5年投入千亿元建设科技小镇,碧桂园的城镇化发展进阶到3.0时代。
碧桂园既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度参与者,也是这场伟大社会变革的直接受益者。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提升,同时也为城镇化贡献力量,更为同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广东团审议时提出,城镇化、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乡村振兴也要有生力军,这被视为是中央今后城镇化建设工作新的纲领。
接下来,碧桂园将如何把新型城镇化与企业战略转型结合,如何走出一条继续同步发展的道路,值得期待。关注财经365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