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基本已经听不到看空茅台的声音了,因为在茅台一路上涨的过程中看空茅台的人的脸基本都被打没了。
按照三季度末的持股人数,按照今天的市值,茅台人均持股市值高达1400万,再加上高高在上的价格,这股票与九成九以上的散户无关,大部分散户只能仰望。
在里面做各种接力游戏的只能是各路基金,临近2017年年底,一些机构的账面业绩不够理想,通过抢筹茅台来改善成绩单也是有可能的。
昨天讲了卖水的故事,今天讲一下荷兰郁金香泡沫的故事。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
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
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1头公牛,只要花120弗罗林。
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
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相对于茅台股价的大涨,茅台酒的涨幅并不大。之所以不大,是因为目前社会上茅台酒并没有被喝掉而是被收藏,如果茅台酒价格涨幅过快,自然会刺激这部分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完成变现。
茅台酒厂要想顺利完成对经销商的压货,就必须严格限制茅台酒的价格,盲目提价,反而造成串货,不利销售。
设想一下,未来茅台出货的逻辑,即茅台酒提价,然后基金经理们拿着计算器算茅台能多赚多少钱,多少倍的PE,然后带着发大财的美梦去接盘,大概就是这样了,反正赔钱的是基民,又不是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