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驰援概念以深圳为主,北京等其他地区为辅,属于政策驱动的题材,今天深圳公布了17家企业名单,算是进入炒作的中后期了。
次新+超跌+填权预期,这是游资主导的题材,甚至可以说完全是技术面驱动,其龙头维宏股份已经六连板,看交易所停不停牌了。
从目前证监会政策松动的方向看,是不应当再停牌,干预市场的炒作,因为这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大金融板块,券商、保险、银行,轮了一遍,高潮分化后缩容炒作,主要是增量资金在搞,所以这个板块起来落下对其它热点并无虹吸抽血效应,但对指数影响比较大,成也败也。
最有意思的是壳概念股,这两年来,随着IPO常态化以及史上最严重组新规的实施,借壳上市的难度增大,“炒壳”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很多壳股的股价几乎跌到了“地下室"。
但否极泰来,随着证监会对近来政策的纠偏,未来一段时间,壳资源的价格将得到重估。
在目前发审趋严之下,借壳上市或成为某些企业的最优选择,而且A股一直有“炒壳”的传统。
新规实施后,“长城电子”借壳“中电广通”,“卓郎智能”借壳“新疆城建”,“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众泰汽车”借壳“金马股份”,“360”借壳“江南嘉捷”等一系列案例告诉我们,壳资源的运作依然大有可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目前的炒作,只是第一阶段,属于壳资源的市值回归阶段,其后分化,有的被资金相中,完成麻雀变凤凰自然飞上云霄。
什么样的公司可能成为壳资源呢?
对A股历史上的近300家借壳上市公司进行特征分析,总结壳资源共有的一些特征,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筛选。
首先,市值分布中,20亿以下企业明显居多,有73%的企业处于这个区间。不难理解,对于收购方来说,希望标的公司市值小、股本少,这样购买的成本较低,且收购后容易控股。
其次,从控股结构上看,68%的企业大股东控股比例低于30%。标的公司的股东结构较为分散的话,买卖成交的概率更高,因为大股东无法强有力的阻挠,且大股东对于公司没有较强控制力也更有意愿出售手中股份。
第三,从企业的经营看,一般盈利水平低,负债较高的企业股东更愿意脱手转让手中的股份。
从已借壳公司借壳前一年份的报表看,亏损的企业则占到一半以上,为51%;另外,净利率在0-10%之间的企业占了43%;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的企业同样占了一半以上,有52%。
最后看企业性质,我们发现国企与民企都可能成为壳资源,两者分别占 58%与35%。但是民营企业占比更高,借壳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
另外,在国企中地方国企占比明显高于央企。这很好理解,因为国有企业转让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央企,因此在转让股权方面涉及的问题较多。
总结一下,不难发现壳资源公司具有市值小、股权分散、盈利水平低以及负债高的特点;另外,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成为壳资源的概率更大。
最后还需要考虑这些企业是否停牌与是否被证监会立案,可以进一步排除。
其实有时也不用这么复杂,就像有的大佬就是做壳生意的,当年买成大股东花的钱现在居然还赶不上市值,你说他又没出什么事,能咽下这口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