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专栏 / 课堂 / 热点 / 视频 战略> 李奇霖:六大政策信号被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来

李奇霖:六大政策信号被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来

2017-07-26 08:45  来源:财经365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财经365讯 随着供给侧改革等工作的推进、经济数据的持续超预期,中央可能认为“三期叠加”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听李奇霖详谈被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来的六大政策信号!

李奇霖:政治局会议释放的六大政策信号

李奇霖:政治局会议释放的六大政策信号

  一、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不再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

  2016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表述都是“保持在合理区间”。一季度GDP增长6.9%,超过了预期,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也将表述改为了“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二季度GDP还是保持了6.9%的增长,此次会议也提到“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并且还增加了“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的表述。可见,中央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是很满意的。

  除了对经济增长成果表示满意外,中央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满意的。

  需求转换方面,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投资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过剩产能继续化解,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方面,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初步显现,“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

  微观主体行为方面,政府和企业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市场信心逐步好转。

  在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了一季度经济向好有周期性因素。此次会议上,删掉了上述表述,并要求“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央层面在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后,对当前经济所处的阶段也更为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以经济工作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都提到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而这次政治局会议上,并没有提及新常态,结合上文已经提到的要求“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意味着随着供给侧改革等工作的推进、经济数据的持续超预期,中央可能认为“三期叠加”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二、淡化“稳增长”强调“调结构”和“防风险”

  继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后,本次会议又一次对经济发展用了“充分肯定成绩”的用语,表明中央对二季度经济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短期内稳增长不会是政策重心。二季度经济增长6.9%,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在6.5%左右,目前确实无增强经济稳增长的必要。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基本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平衡,资本市场判断政策何时转向也是基于此逻辑。对二季度经济再次“充分肯定成绩”,意味着“防风险”仍将是下一阶段的政策重心。我们从会议公报中也能看到,一季度后强调“要有效防控风险”,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更加强调主动性和彻底性。

  防什么风险?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无非是“地方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这分别对应了地方债务监管加强、处置“僵尸企业”、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和加强金融监管,这些政策变化在后续也均有提及。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是近年政策的延续,也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经济去杠杆的具体要求。防范“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继续对近年来所面临的突出矛盾进行防范和化解。

  由于前两个季度GDP累计增速达到了6.9%,即使后续有下行压力,年内完成6.5%左右增长目标的概率也为100%。在这种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围绕“防风险”展开,严监管的思路难以转向,对此切不可抱有幻想。

  三、十九大前政策要稳

  与前几次政治局会议相比,由于十九大临近召开,本次政治局会议特意强调了须“尽职尽责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我们认为下半年将以十九大召开前维稳为前提,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行三个“确保”: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半年可能很难实施。赤字口子不大,下半年仅1.5万亿左右的空间,远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7月开始试点发行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创新品种,也都在年初设定的8000亿元额度内,今年并没有增量的贡献;如果财政空间不大,就得需要依赖融资,但此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治理地方政府违规融资的问题。

  稳健货币政策体现为货币不紧不松,强调预期管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由“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可以预想的是,在金融去杠杆与坚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双重要求下,货币政策在十九大前都会坚持稳健的思路,既不大水漫灌,也不刻意收紧,让资金面适度稳定在紧平衡的状态。比如在7月初之时,由于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央行采取暂停OMO的方式回收流动性;而当7月中旬资金刚刚开始收紧,央行马上又恰到好处的恢复公开市场净投放,施以援手,“削峰填谷”平抑资金面的波动。

  四、强调地方政府债务治理

  今年是地方债务严监管之年,此次政治局会议也首次提到地方债违规举债融资的问题,原文是“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此前财政部多次发文,要求规范地方举债融资,并通报了多企违规案例。50号文和87号文,基本上把这几年比较盛行的明股实债PPP、伪政府购买服务、产业基金中给予优先级合伙人固定收益承诺等这些举债的偏门给堵住了。50号文也明确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时,要追究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的责任。

  7月的全国金融会议,强调了要求终身问责,还要倒查责任,力度前所未有。想必对于地方官员,这句话如芒在背,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偏门”被堵,可以做的似乎只剩“正门”。比如,在每年划定的额度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推广合规的PPP和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凡事有利必有弊。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对经济增速会有所拖累,但从此次会议基调来看,似乎也不担心增长的问题。今年赤字率3%,赤字规模2.38万亿元,上半年赤字9000多亿,下半年赤字空间为1.5万亿元,远不及去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地方结转结余资金加起来大约不到6000亿,财政空间有限。财政空间不大还可以靠融资补,但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显然融资也不行了。50号文和87号文堵住了“偏门”,很多地方政府收回对金融机构的保函,项目处于停工状态。

  五、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此次会议原文强调了“金融监管协调”问题,实际上与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政策基调是一致的。

  为什么要强调金融监管协调?

  因为在金融创新加速期,金融监管不协调会滋生金融风险。2012年金融创新开启,监管层寄希望于靠金融创新去解决实体融资难的,但在分业监管体系下由于存在监管不协调、监管真空,各种金融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钱荒”“资产荒”“负债荒”轮番上演、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多层嵌套进入股市、资本大鳄杠杆收购等等。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强调着力防控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但在金融监管趋严,金融监管不协调却又产生了监管竞争问题。导致的结果是,部分银行的新增业务基本暂停,存量业务也受影响。各种类型的融资成本都在上升,产业债和城投债发行缩量明显,企业开始转向贷款融资,直接融资又回到了间接融资,开了倒车。可见,缺少协调的监管政策,不仅没有防范风险,反而使监管本身成了市场最大的风险。

  但强调金融监管协调与监管放松可以说是两码事,监管趋严是一定的,目前还看不到政策会放松的可能性。严监管政策退出无非需要“经济加速下行”和“系统性风险苗头”的两个信号出现才有可能,但这两个信号一个也没出现。目前全年经济增长无忧,反映金融机构对实体支持的社融增速非常平稳,实体融资需求没有出现明显下行,也就是说,金融严监管目前对实体的负面冲击还不是特别明显。

  六、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


  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也提到过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但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加快”。我们认为此时提出“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主要为了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理念。

  预计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将围绕着: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推动房地产税立法;增加住房用地供应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工程建设;加快租赁市场培育等三点进行展开。房产税立法预计会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加快”推进并不现实,这里的“加快”预计主要指的是在库存较低的一、二线城市增加住房供应量,稳定市场预期,消除市场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供应偏少的紧张情绪,同时继续在库存偏高的三、四线城市执行去库存;结合近期上海的租赁住宅土地供给和广州的“租购同权,预计后续政策会加快租赁市场完善,发展租赁市场,包括:提高租房公积金提取比例、增加租房用地供应、鼓励专业化租赁企业发展、解决租赁双方平权保障承租人长期稳定租约等。

到此,小编要和广大的投资者朋友们说再见啦,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小编呢?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几篇文章,财经365的小编永远伴随着您!!更多的资讯请关注财经365战略频道!!!

推荐阅读>>>

国务院参事夏斌:警惕房地产市场出现黑天鹅

任志强:房价不会跌,地价上涨会影响房价!

孙正义最新预言:巨变即将到来,感觉睡觉都是浪费时间(附30张PPT)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