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近年来,我国货物进口规模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进口大宗商品和高新产品,一方面满足了国内消费和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为世界各国(地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2012年至2016年,我国进口总额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是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这对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居民消费水平,减少贸易摩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宏观经济对外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多种因素也决定了未来外贸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进口贸易,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贸易的基本任务。
1.我国大量进口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进口大宗商品和高新产品,一方面满足了国内消费和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为世界各国(地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2001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进口累计达到1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新增需求中大约13%来自中国进口增长的贡献。从进口来看,2013年中国购买了其他国家(地区)近2万亿美元的产品,相当于全年GDP的19.6%。
2012年至2016年,我国进口总额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下降7.7%;进口1.6万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107.3亿美元,下降13.9%。
今年上半年,需求回暖与价格上涨,共同推动进口快速增长。6月进口额同比增长17.2%,比上个月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速达到两位数。上半年进口额同比增长19%,比去年上升29.4个百分点。进口持续增长有同比价格和低基数抬升的作用,也有内需较好的原因。
2.进口效益进一步提升
据海关统计,2016年,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原油、铁矿石、钢材、铜进口量分别增长13.6%、7.5%、3.4%和2.9%。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低迷,多数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继续下降。其中,铁矿石、原油、成品油、铜和钢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0.5%、18.6%、10.8%、6%和5.5%。因进口价格下降,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减少付汇约4100亿元,有利于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今年上半年,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砂5.39亿吨,增加9.3%;原油2.12亿吨,增加13.8%;大豆4481万吨,增加14.2%;天然气3109万吨,增加15.9%;成品油1503万吨,减少2.8%;铜223万吨,减少18.4%。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2.7%。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55%,原油上涨47.9%,大豆上涨18%,天然气上涨10%,成品油上涨35.6%,铜上涨29.5%。
3.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进口商品构成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开放程度的变化而演变,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65.2%提高到1985年的87.6%。随着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逐渐拉低了制成品进口额的比重,2003年以来制成品进口比重呈明显下降走势,2001年至2013年这一比重在65.1%至83.3%。2016年,一般贸易货物进口额593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加工贸易进口额26223亿美元,同比下降5.5%。
此外,国家积极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提高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5098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8.6%,比2013年提高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3461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3%,比2013年提高4.4个百分点。
4.能源进口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稳定、充足、多元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油气进口能力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煤炭等领域国际合作全面拓展。能源进口较快增长,品种不断优化、多元,保障了能源的稳定供应。
2016年,全国能源进口(净进口,下同)8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0.4%,年均增长6.9%。其中,煤炭进口总量在2013年达到3.2亿吨之后明显下降,至2016年已经下降到2.5亿吨,下降21.9%;油、气保持了较快增长,2016年原油进口3.8亿吨,比2012年增长40.8%;天然气进口717亿立方米,增长82.9%。
2016年,全国能源供应量(生产量+净进口)42.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3%,年均增长0.8%。各种能源进口占能源供应总量的比重为18.8%,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进口量占原油供应总量的比重为65%,提高9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占天然气供应总量的比重为34%,提高8个百分点。
■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这对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善居民消费水平,减少贸易摩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进口提出了新要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进口的大幅增长,表明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需比较强劲,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正在加速进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扩大进口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有效弥补本国资源品和高档消费品的不足。每个国家都有其资源的短板与瓶颈,进口本国缺乏的产品,可以对该国经济发展起到战略性的支撑作用。其次,进口可以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其传统产业向高级技术产业转移,从而改善该国的产业结构。第三,可以增强本国的经济活力。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也为本国的同类企业引入了竞争,外部的竞争能够很好地激活国内经济的活力,从而提高本国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2.扩大进口具有正向引导和调剂余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外贸进出口方面迅速发展,但进口政策还是未能有效服务于扩大内需战略,进口商品集中在工业用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注重消费品品质。通过进口可增加品种种类,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
消费品进口不仅是调节国内市场余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敏感测度国内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层次的晴雨表。同时,可以带动和刺激国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进口消费品将能更好地发挥其正向引导和调剂余缺的作用,成为促进我国消费扩容、提升国内消费层次的重要引擎。
3.进口消费品对国内消费有一定导向作用
通过增加消费品进口,能够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福利,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对提高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消费不单单是由收入来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其消费选择行为必然会发生改变。
消费品进口恰恰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因而会改变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同时,通过进口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消费品,能够带动和刺激国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
4.进口额的变动与经济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是进口额逐渐成为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指标。从国外的经济增长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由经济起飞到工业化完成需要经过较长的高速增长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较平稳发展阶段,决定了需要扩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量进口资源产品,对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目前,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大。改革开放30多年中,GDP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进口增加0.22个单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大幅增加,扩大进口已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瓶颈,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进口增长有着较密切的互为因果关系。通过进口投资品,尤其是很多技术设备的引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同时,进口也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内资源的约束,提高投资水平。
近几年我国投资总额与进口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两者均呈现同步发展,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往往伴随着进口的迅猛增长。通过进口投资品,一方面将资本转化为生产能力,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对国内投资水平产生正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三是进口增幅与工业增加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众所周知,出口直接增加国民财富,而进口则带来中长期利益。目前我国进口商品的构成,基本是“三分天下”:机电产品约占进口总值50%,高新技术产品约占30%,大宗商品稍大于20%。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钢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多年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
四是进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加工企业出口的多少。进口可以带动出口,而且出口也依赖于进口。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看,在过去30多年间,出口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进口增加0.76个单位。
5.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财富的不断累积,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商品需求的档次和质量明显提升,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国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主要是更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从各个角度对不同消费品的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消费品种。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这些消费品进口,增加国内消费品市场品种、花样,丰富国内的消费品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便利国内消费者购物。
作为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且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人的消费需求不可能千篇一律,会因年龄、地域、家庭收入、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相当大的消费差异。迎合个性化消费需求,不仅是企业争夺和巩固市场份额的需要,同时也是尊重消费者的表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可让消费者提高对企业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让消费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感到满意,应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充分尊重与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也是很多企业成功的秘诀。因此,企业要多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想问题,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更要多倾听消费者的意见,不断改进生产与服务。
6.倒逼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长期以来,关税壁垒的存在虽然保护了国产的消费品,但是这种温室下的保护无疑弱化了国产消费品应对国际品牌的竞争力。降低关税税率、放开市场可以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让国产消费品正面迎接国外产品的挑战,倒逼国产消费品进一步提升档次、升级质量,让更多消费者可以满意放心地购物。
降低进口日用品关税,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挤国产消费品市场,但也能够产生倒逼效应,使国内企业看到差距,努力创新。当国产日用品体现出创新水平,消费附加值提高以后,消费者的目光也就回到国产品上来了。当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很多人就担心中国汽车业危机四伏,但事实证明,加入世贸反而给中国汽车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整体来看,伴随着多年关税的降低,我国不但没有产生就业压力,反而转移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7.减少贸易摩擦,有利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的较快增长,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国家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并将其矛头指向中国。因此,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扩大进口有利于缓和中国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矛盾,为中国产品出口到对方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和履行刺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义务的态度,这对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及国际政治外交经济环境发生的新变化,一方面,一些国家对我国和平崛起心存疑虑,企图利用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遏制。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对华出口或转让真正先进、核心、高端的技术、设备、零部件方面设置重重障碍。另一方面,如果我国通过扩大进口给其他国家带来益处,会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消除国际威胁论影响,有助于国际社会接纳一个崛起的中国。
■
1.扩大重点产品进口,使进口更好服务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是要扩大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产品进口。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用于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日用品、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产品的进口,这有利于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增产、促进国内消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二是要扩大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品进口。加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战略合作机制,加大政府间高技术领域磋商力度,扩大高技术产品贸易。加快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产品目录,对促进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品(尤其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实施大幅度关税减让,并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与支持。
三是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要对所有资源性产品坚定地实施进口零关税政策,并尽可能实施进口补贴政策,这不仅是适应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的需要,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防止若干年后优势性资源枯竭和进行战略储备的需要。
2.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要鼓励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外贸进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形成有实力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从全球市场视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等环节延伸产业链。
3.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战略
从2014年起,我国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这对扩大进口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战略。要继续做好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工作,通过进口贴息和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设备进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要适当降低国内稀缺的高档消费产品的进口关税,以进口拉动消费增长。
4.通过进口消费品大力培育中国的中高端品牌
近年来,中国进口消费品绝大多数是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产品,如中高档消费品中的汽车、数码产品、服饰、化妆品等。进口这些中高档消费品,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起到了相应的示范效应,同时刺激了新的消费热点,使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使国内居民可供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改变了居民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
新形式下,希望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原标题:梁达:优化进口结构 寻求内外平衡与生产消费多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