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日前在考察访问上海时,明确表示要更主动接轨上海;上海方面则表示,将与浙江一道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有分析解读这是上海首次明确表态支持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预示继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后,我国第二个超级湾区发展规划正在加紧酝酿。另一方面,随着环渤海高铁规划渐次落实,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融为一体的趋势也在加速。
已有专家提出应适时谋划环渤海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框架整合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的三个世界级城市群,打破原先的区域界限,实现要素整合,消除产业同构,全面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引领和价值链管理能力,以期打造中国版超级湾区。
从区域规划和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湾区概念并非新鲜热词。这是一国或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依据地理区位、要素集聚与文化教育形成城市地理力学的重要标志。当今之世,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被公认为是发展最成功的三大湾区,也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前瞻性技术研发的核心地带,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全球经济和技术变革的发展方向。
而就经济发展的一般路径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指标来看,中国提出湾区建设规划,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我国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分工进而谋求更高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的自然逻辑延伸。粤港澳大湾区正是作为“世界工厂”重要桥头堡的华南核心经济带,谋求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角色转变,力图打造中国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区域经济体系的重量级尝试。
从某种意义上说,粤港澳城市群,是我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坐标的内生性选择。以拥有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及经济成长空间而论,内地至少在2003年到2023年这20年都有望保持6%乃至更高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我国香港地区产业的大面积北移,经济已与内地日趋一体化,这是香港经济重获竞争力的前提之一。根据国家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未来十年,国家将全面推动粤港澳经贸、基建、产业、人才及文化的优势互补,把大珠三角地区的深化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最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都会圈。假如珠三角的经济整合能在2020年基本完成,届时将形成以香港为金融中心,以珠三角为产业中心的超级经济带,进而成为与大纽约、大东京、大伦敦比肩的世界级都会圈。
而就环杭州湾大湾区规划而言,上海在我国的经济与科技版图上长期居于核心地位。当下,从经济总量与格局变迁来看,面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区以杭州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的竞争,上海原先拥有的先行发展优势有的正在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在培育之中。但上海之于我国经济与科技格局中的重要性不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上海在金融市场、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系统集成、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优势,是一般省市难以比拟的。而国家之所以希望将上海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正是基于上海的这些突出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如果上海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这一核心要素驱动,并能因应全球产业与科技变革新趋势,在关乎国家经济与技术安全进而适应21世纪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一系列关键领域取得根本性突破,显著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营造所有创新主体对建设科创中心的高度认同感、浓郁的创新氛围及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能将上述要素激活的生态环境,形成只有超级城市才能提供的新地理力学,则上海不仅将是中国战略产业的运营中心,还将逐步拥有全球经济、科技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权。
另一方面,就创业创新环境而论,杭州已集聚了相当优势,有望发展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杭州湾湾区背靠两大天然良港。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首次超过深圳港,晋身世界前三集装箱港口。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两个中国亿吨大港,能让杭州湾湾区与全球各地快速建立经济联系。
因此,从操作层面来说,以上海为龙头,以杭州、宁波等为重要支撑的环杭州湾大湾区,可对标纽约大湾区,整合金融市场、服务贸易、研发资源与前沿科技,构建高度网络化的金融、创新与营销服务体系,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服务的系统集成,以最终实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资源。
在迈上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台阶之后,我国既要着眼于持续做大经济蛋糕,更需提升在经济战略转型中的发展能级,即在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与资本强国的发展目标,进而在全球顶层分工与经济治理中拥有积极主导地位。而要达成上述目标,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渤海大湾区为核心的超级湾区,前瞻性把准国家发展战略脉搏,全面提升要素整合、产业引领和价值链管理能力,使三大湾区成为我国跻身顶尖经济强国的三大桥头堡。(原标题:评论:中国版超级湾区的艰巨使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