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财经05月17日讯,4月28日,一代“鞋王”百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将以每股6.3港元协议收购百丽所有已发行股份。如果要约达成,百丽将以估值约为531.35亿港元从港交所退市,有望创下港股历年来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最高金额。
在退市之前,百丽交出的最后一份“成绩单”差强人意。截至今年2月28日,公司在2016/17财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8%至24.03亿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新低。
百丽成立于1992年,2007年上市,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和零售公司。
近年来,百丽面对同店销售额不断下滑、员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困局,积极寻找转型之路。此前,纵向一体化,从鞋品的设计、制作、物流和终端零售,进行全流程的掌控,以及遍布全国的逾两万家自营店,一度让百丽所向披靡。但随着电商渠道的快速崛起,百丽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遭到瓦解。
“对于市场的巨大变化,虽然我们有一点认识,但却找不到具体路径,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不敢进行大刀阔斧地转型。消费者对于性价比、便利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我们一直努力求变,希望能够适应不断演变的渠道模式和消费者行为,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技能和资源,业务转型不尽如人意。”盛百椒表示。
他续称,公司十几年前已经预测到未来运动休闲这一细分市场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并于2002年起进入运动行业,经销代理了Nike、Adidas等一线运动品牌,以及PUMA、Converse等二线运动品牌。
根据公司财报显示,百丽的鞋类、运动、服饰业务呈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截至今年2月底,鞋类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10%至189.6亿元,相比之下,同期运动、服饰业务的销售额却大幅增长15.4%至227.47亿元。
同时,百丽早在2011年便创建了自营的线上销售平台“优购”。对此,盛百椒指出:“由于错过了时间窗口,并没有找到区别于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的创新模式。考虑到上市公司控股优购,如果优购过度亏损,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此外,我们缺乏运营线上平台的专业人才结构。”
盛百椒表示,百丽对于百货公司渠道过度依赖,然而线上平台销售仍未成气候,“目前公司80%的销售额、90%的利润来自于百货公司,但是全球百货公司销售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我们却找不到转型的方向和方法。”
截至今年2月底,百丽集团自营零售网点总数达到20841家,其中20716家位于内地,公司员工总人数达到11.17万人,员工成本占集团收入的比重持续增至17.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庞大的店铺和员工数量阻碍了公司转型的步伐。
盛百椒坦言,公司目前亟需转型,但转型的代价是必须牺牲短期的利益,并且引入新的资金、资源、人才,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突围,“由于上市地位,每个季度需要披露运营数据,这使得管理层不得不追逐一些短期的盈利目标,而私有化则可以为公司的转型提供更大的空间。”
私有化或过关
根据百丽此前公布的私有化要约方案,6.3港元的私有化价格,较公司4月13日停牌前收市价每股5.27港元,溢价达到19.54%。相比之下,此前阿里巴巴对银泰商业的私有化价格,较停牌前溢价42.26%。
对于私有化作价被指过低,盛百椒表示投资者不应单以停牌前收市价作比较,应该比较市场对公司的认知。“交易作价为分析师过去半年最高的目标价,定价合理。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价值只会越来越低。”他说。
事实上,百丽股价2013年一度突破17港元/股,但随后却一蹶不振,曾经跌至4港元的低位,同时成交额不断萎缩,过去半年每日成交额普遍在1亿港元以内。因此每当恒指公司要进行季度检讨,市场人士纷纷将百丽列为潜在可能被剔出蓝筹的股票之一。
野村证券发表报告称,百丽私有化作价仅较停牌前价格溢价两成,近期消费股私有化个案至少溢价25%,百丽作价无惊喜,但认为公司股东仍会接受私有化方案,因目前内地鞋业普遍面对困境,包括来自网购平台及国际品牌的威胁。
盛百椒透露,如果私有化成功过关,他将会在公司留任两三年,发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他并指出,即使私有化失败,公司未来也将以长期利益作主导,不会只注重短期利润表现,亦不会再公布季度数据。
如果私有化方案获得股东赞成,退市之后,高瓴资本将成为百丽国际的大股东,持有56.81%股份;鼎晖投资将持有12.06%;而盛放、于武及其他参与私有化建议的管理层则将共持有31.13%;百丽董事长兼创办人邓耀,以及盛百椒,则透过各自的公司持有百丽合共25.75%股权。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 ,在股东大会中,私有化提案必须获得出席会议(或委派代表)的无利害关系股东中,至少投票权达75%支持,及不得超过投票权的10%股东反对,方可通过决议。
百丽私有化的限期是今年10月16日前,财团明确表示不会上调要约价格,这意味着一旦提案遭股东否决便会随即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