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大法”正式实施
6月21日,央行发出今年第1号令,正式公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是为规范开展债券通(北向通)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债券市场秩序而制定的。在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办法于2017年6月19日经央行第6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分析人士认为,这个办法是债券通(北向通)开展相关业务的“大法”,它的面世预示着距离债券通开通的时间又进了一步。
“债券通”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办法适用于“北向通”。“北向通”是指香港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境外投资者(以下简称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南向通”有关办法另行制定。
办法规定,符合央行要求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北向通”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标的债券为可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央行认可的电子交易平台和其他机构可代境外投资者向央行上海总部备案。
“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通买入的债券应当登记在境外托管机构名下,并依法享有证券权益。”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北向通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认购。境内外托管机构应做好衔接,确保在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后,及时为债券持有人办理登记托管。
办法强调,使用外汇投资的,债券持有人应在一家香港结算行开立人民币资金账户,专门用于办理北向通下的资金汇兑和结算业务。
“央行认可的电子交易平台和托管机构应依据本办法制定北向通相关业务规则,报央行批准后实施。”分析人士指出,这个条款揭示出了债券通(北向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就是央行审批这些电子交易平台和托管机构制定的相关业务规则。待这项工作完成后,债券通(北向通)即可正式推出。
A股纳入MSCI利好港股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官方21日宣布自2018年6月起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此前曾有观点认为,A股纳入MSCI指数可能会分流部分投资港股市场的资金。随着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联系紧密,港股反而将因此受到提振,恒指21日走软更多的是受到隔夜美股拖累。
不会大幅分流资金
分析人士指出,A股纳入MSCI指数会立即大幅分流港股市场资金的观点不足为虑。首先,相关的外部资金具体执行要在一年以后,也就是2018年6月;其次,即使有冲击可能也只是对于H股的投资略有降低。
美盛环球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兼特许财务分析师Ajay Dayal认为,目前A股于MSCI指数权重为0.73%,虽然份额不多,但相信此次只是一个开端,未来需给予投资者足够信心,再加大市场份额。他举例指出,MSCI于1992年把韩国股市纳入相关指数中,一开始只加入韩国股市20%市值,6年后才增至100%。至于A股加入后或摊薄其他市场股份的权重。他表示,部分在A股加H股上市的公司,其H股投资比例短期内有可能降低。
从韩国股市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A股被纳入MSCI可以阶段性带来被动的配置性资金需求。对于A股来说,除了QFII和RQFII等方式之外,目前海外资金主要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进行配置,因此纳入决定短期内对于北上资金会有积极影响。但如果需要外资持续性配置A股市场,则核心决定因素还是在宏观基本面因素。
资金将持续流入港股
业内人士指出,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关联度日益升高,A股纳入MSCI指数对港股市场吸引海外资金也属于利好,尽管不排除港股短期出现波动的可能,但中长期来看港股市场仍有上涨空间。特别是港交所、中银香港等权重股有望持续走强。
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纳入MSCI指数的消息短期可能会使得港股表现偏淡,但将有利于港交所、中银香港等权重股。此外,这也可能将是AH股价差拉近的一个契机。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获MSCI纳入指数的A股,均是“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下的指定品种,反映沪深港通机制已成为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最便捷有效的模式。
自从沪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达570亿美元,按日均计算约占港交所每日总成交量2.2%,3月初该占比上升至4.4%。作为参考,自2014年11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为300亿美元,按日均计算约占上交所和深交所每日总成交量的0.7%,但截至3月初,该占比下降至0.6%。
数据显示,部分投资者从去年开始已经积极在关联度极高的港股市场为A股纳入MSCI指数做准备。截至3月初,通过港股通净流入港股市场资金超过70亿美元,日均流入规模相对于2016年的数字增长了41%。这一举超越了被动追踪ETF(净流入16亿美元)和其他主动管理资金(净流出10亿美元),成为境外资金流入港股市场的最主要来源。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财经365”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