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表示,根据相关监管授权,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已批准检讨创业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及《主板规则》的咨询文件,文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创业板作为主板“踏脚石”的定位;(2) 创业板上市规定及除牌机制;(3) 创业板公司的公开市场规定;及 (4) 主板上市要求。
市场的声音是此次对创业板的定位有两大看点一是取消转板制度,一是从市值、现金流、公开配售和禁售期提升上市门槛。从效仿纳斯达克市场未果到成为主板的踏脚石后一潭死水,创业板能否杀出一条血路?一场博弈将将打开。
一方面,此咨询文件让创业板的角色更加明确清晰,生存机遇或就此打开。
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建议,创业板申请人预期最低市值要求由1亿港元增至1.5亿港元,主板申请人预期最低市值要求由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国际证券交易所行业资深人士:“此前创业板IPO要求企业最低市值为1亿元、主板的为2亿元,差距甚小, 而市值为2亿港元的企业基本还是创业型企业,主板和创业板的差别不大。但是咨询文件将把两个市场差距拉开,市值5亿港元的企业是成熟的、大型的企业;市值1.5亿港元的企业是创业型企业。至此板块定位更加清晰,市场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形成良性循环。”
多层次建设就需拉开层次满足不同层级企业的需求。纵览香港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地位也更为明晰。董登新说:“细分之后香港的场内市场区分将分为4个版块,一是传统产业的大板和小板,一是创新性企业的大板和小板,这四个板块将与内地市场高度互补和对接。”
具体而言,香港的主板对应大陆主板,承接传统的大企业上市;创业板改为小企业板,对应内地的中小板,承接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的上市。董登新解释,即将成立的创新板不仅对应大陆的创业板、还对应上交所想设立而未果的战略新兴产业板。该板块一是大市值的创新主板,迎接新兴战略企业的中的“大块头”;一是针对小企业的创新初板,迎接创新型小企业的到来。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港交所的上市来源多依靠内地,因此,创业板涅槃重生后能否引来传统内地中小企业还是未知之数。
在过往的实践中创业板之所以沦为鸡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地市场截留了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内资证券交易所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9年推出创业板、2012年推出新三板,这使得香港创业板上市资源严重不足。同时在未来的制度蓝图中,前有主板领军、后有创新板赶超,创业板在二者的夹缝中求生存,前路难料。同时,黄立冲指出创业板失去“转板”光环,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急剧下降。
“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建议‘强制规定所有创业板首次公开招股须包括公开发售,占比不少于总发行量的10%’。 若创业板交投依旧不活跃,香港散户本也不是主流投资者,这或会影响之前公众投资者的兴趣使得拟上市企业难以完成10%的门槛,造成供给不足。”前述国际证券交易所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若这一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想赴创业板IPO企业带来压力。
如同手机需更新换代,资本市场的不同阶段需求不同,港交所一路以来对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和板块设定不断尝试和创新,此次方向是对的而未来效果如何需待市场检验,前述国际证券交易所行业资深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