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型券商首席投资官对记者分析认为,港股遭密集做空有两个原因。首先,2017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较好,存在做空基础。此外,大量南下资金由沪深港通等途径参与港股投资,由于对港股的做空机制不熟悉,这类股票往往容易被做空机构狙击。
总结来看,做空机构指控公司的焦点一般集中在质疑夸大收入、压低成本、关联方交易存疑等。如浑水指责辉山乳业苜蓿种植造假,烽火研究指责科通芯城夸大其营收数据。
但前述投资官认为,被做空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一种确实存在问题,但也存在公司本身问题不大,但由于会计处理不太符合香港会计准则或其他吹毛求疵的原因被做空,这类属于“恶意做空”。
撇开被做空公司是否造假不谈,华泰证券研究发现,被做空的港股公司往往存在市值大且大股东持股集中的特点,且多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做空的公司往往在短期内卖空交易占比上升较快。
华泰证券认为,市值大主要是满足做空对于流动性的需要。并且做空大公司一旦成功,市场关注度高,相应做空机构的影响力变大。如瑞声科技遭做空后,港股其他IT公司也遭波及。
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便于大股东控制股价,有造成股价虚高的可能性。虽然市场上可供做空的筹码变少,但一旦被做空股价短期波动性被放大。华泰证券统计发现,被做空的港股公司中,大股东持股大多集中在50%以上,甚至接近70至80%。
而短期内卖空交易占比上升较快亦可作为一个警示指标,这与做空机构的盈利模式有关。
做空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大多利用发布做空报告后,从短期股价下跌中获利。如果过早进行卖空,则会增加了从卖空到发表报告之间股价上涨带来损失的风险。从过往案例看,达利食品和敏华控股在被做空前卖空比例均出现异常上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