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机构挑战欧美话语权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来看,香港市场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丛林:回归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香港连接的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早年,香港主要功能是为内地企业融资、提供资金以及帮助海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时至今日,拥有内地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市值占香港市场股份总市值已超四成。香港不再单单扮演融资中心的角色,而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中央政府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在香港进行各类资本账户改革开放的试验。过去五年,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香港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当前,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红利下,香港的“一国两制”和“超级联系人”的优势愈发突出,本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原则,香港的机遇无限。
中国证券报记者:相比于海外投行,中资投行在香港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但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回顾这段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丛林:回归20年来,香港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资持牌机构获得快速发展。一方面,内地企业市场占比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内企业和投资人的崛起,在香港市场上,中资持牌机构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快速提升,直接挑战欧美持牌机构的话语权。
目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弱复苏状态,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实体经济“减速增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人民币国际化深度拓展,“金融+”时代呼之欲出。复杂形势下,中资持牌机构挑战与机遇并存。综合判断,中资持牌机构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战略机遇,加快自身发展,需要中资持牌机构识别大势、顺应大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转型进行到底。
首先是把握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中资持牌机构与中国内地有着天然联系和信息沟通优势,对内地经济基本面的整体状况和结构特征有着深入洞察,这有利于中资持牌机构更好地在复杂局面中准确、便捷地寻找到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投资机遇。作为资本账户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香港已成为境外人民币业务、QDII、QFII、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业务的先行先试地点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投资者“引进来”的主要平台。中资持牌机构在市场变化中具备相对竞争优势,可以在中国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加强内地香港两地金融市场共建、资本长期稳健互动、信息互通、甄别各类潜在风险和机会的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扩大。
第二是提高海外业务涉入深度。以工银国际自身为例,公司的全球化布局策略是跟着产品走、跟着服务走。中资企业在国际业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以及工银国际充足的国际化人才储备和优势业务,为公司抓住中资持牌机构国际化战略契机提供了有力保障。工银国际制定了“6211”区域战略规划,通过每一业务环节、业务条线的区域延伸,来实现全球布局战略落地。
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你提到“中资持牌机构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理解这个“战略机遇期”?
丛林:长期来看,经济金融发展大势是非常有利于中资持牌机构发展壮大的:第一,英国退欧之后,全球格局正进入中美双核时代,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还将进一步凸显,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将持续上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空间得到扩展,中资持牌机构有望借由区位优势,深挖内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借势快速发展;第二,中国经济正进入改革深化、转型加速的关键阶段,中资持牌机构具有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信息的能力,这为其分享中国改革红利创造了条件;第三,“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金融+”的大时代,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将加速推进,中资投行势必将在中国经济金融与全球市场接轨这一历史进程中拥有更大的战略机遇;第四,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经济已经蛰伏很久,我相信,借由“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释放的政策红利,中资金融机构也将迎来新的周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