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一个2017年最受关注的金融事件,那必然是A股IPO加速的常态化,过去中企全球资本市场IPO的家数平均为350家,到今年仅仅上半年就到312家,证监会也多次表示, IPO的速度将保持不变,现在IPO的数量仍以每周10家左右的速度在发行。
这对于整个金融生态有着根本性的转变,过去A股水多池子小,整体估值就一直在山顶,也造就了A股喜欢炒概念的市场氛围,而IPO速度的加快无疑令股票在供给上大大增加,池子大了,整体估值下来,市场逐渐回归到以业绩估值为中心的大市值绩优股的投资导向上来。
那么,天量的发行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眼里可能是利空,但是在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眼里那都是肉啊,一级市场的基金公司们就像一只只围猎的狼,而当中要提到捕猎的佼佼者,不得不提中国光大控股(0165.HK)。
✦ 一、实力强劲的资管公司
公司为一家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元化金融控股企业,市值300亿港元左右。主要的资产有上市公司直接控股业务:包括自有资金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以及拥有光大证券24.71%和光大银行3.37%的股权,形成了资产管理业务+被动权益(银行+证券)的业务。
2016年总体利润减少21%,主要是因为受到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的利息和收益影响,16年光大控股直接经营业务盈利达到27.4亿港元,是15年的5倍。也正因为公司不仅有资管业务,还有银行,证券等交叉金融业务,从而导致多元折价,公司的PB为0.8倍,而一般纯资管公司的公司PB最低都在1.1倍左右。
评判一家金融公司,离不开公司的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与成本和公司的投资能力。
1)资金管理方面:截至2016年底,光大控股管理境内外36只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过港币875亿元,投资业绩卓著。一级市场基金总募资规模达到港币646亿元,同比上升119%,目前基金已投资并持有99个投后管理项目,对应公允价值为港币497亿元。二级市场共管理15个基金及专户,管理资产达到港币1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7%。这样的规模属于中国的第一梯队,在中国私募评级中,光大控股获得2016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第4名。
2)自有业务方面:截至2016年底,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总规模为港币122亿元,年内录得税前盈利港币3.0亿元,与去年持平。这里就有持股32.32%联营公司入账的中国飞机租赁(01848.HK),值得一说的是,从中国飞机租赁获得的收入未来很有前途,有望逐年提高。
3)融资成本:公司背靠光大集团,有着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的股权,公司部分资金为光大银行的无抵押贷款,公司在债权融资方面有绝大的成本优势,2016年发的计80亿元的两笔熊猫债成本仅为2.92%-3.37%,如此低的融资成本,只要跑赢支付宝就有业绩了。另外,得益于集团的信誉和资源,光大控股与IDG等合作,募集资金变得游刃有余,16年募集金额超过600亿港元,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比较健康。
4)投资能力:一般光大控股基金管理GP层面都会以100%持有,从16年开始,光大控股开始以合作的方式运营,如与IDG合作创立的资金,各自持50%GP,这样的方式能够扩大投资的能力圈,实现互补。在集团本身的实力上,光大控股能取得投资公司实力第四名并不是浪得虚名,如果按人均下来,光大控股的薪酬超过100万,重金之下,勇夫多得是。IPO加速,不仅为光大控股提供良好的标的,还为光大控股基金的退出更加通畅。
现在还在拉涨停板的华大基因(300676.SZ),光大控股下属的投资公司就是其第一批投资者,但是因为各种不明原因在中途退出了。在众多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以及行业中,都有着光大控股的身影:
2017年5月,光大控股顺利将光大安石(北京)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光大安石(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入内地上市平台:嘉宝集团(600622.SH),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地产投资平台。
2017年6月,光大控股旗下光控CATalyst中国以色列基金宣布,投资以色列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研发、开发以及商业化针对基因无义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的治疗药物,如囊性纤维化和胱氨酸症等病症。
2017年7月,光大控股旗下光际资本宣布投资商汤科技,商汤科技是人工智能的龙头。
作为资产管理公司,背靠光大集团,上市公司的质地无疑是极其优秀的,但是估值一直都上不来的原因就是在于:轻资产的资产管理业务被很重的历史包袱所拖累(光大银行、证券的股权)。
✦ 二、下半年潜在的催化剂
1、大催化剂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大控股(165.HK)成为光大集团在海外最大的跨境资产管理及投资平台,成为香港上市的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848.HK)的控股股东、上海嘉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22.SH)的第一大股东,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英利国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5DM.SGX)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在发展策略上开始向VC业务发展,精准的定位将让光大控股有机会成为最为成功的金融公司。
虽然,中国光大控股在资管层面确实强劲,但由于多元折价的原因,估值一直上不去,从上述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权益收益的波动掩盖了其资管业务的强劲发展,从而无法反映公司真正的价值。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估值将会是另一番样子,而在我看来,时机或许快要到了。要讲清楚这个东西,还要从中国光大集团和光大控股的历史讲起。
中国光大集团是1983年5月在国家的支持下在香港创办,得到了国家的20亿人民币,还有2亿美元作为进口国外技术和设备的资金,当时名称还是紫光实业有限公司。
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并列为四大驻港央企,本意是利用香港的平台吸取资金和技术,壮大央企。
1990年,公司企业重点放在了金融业并且业务开始向中国国内倾斜,随着北京总部的成立,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两个独立法人,两个管理总部,同一集团同一岗位却又实行多种分配体系的集团,而中国光大控股(165.HK)就是香港系统的旗舰。
2007年8月,光大集团重组得到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实业和金融资产分离,整合金融资产成立光大金融控股,光大银行需要进行重组,汇金取得了控股权,控股70.88%。光大集团以及子公司光大控股比例下降到13.25%。
2014年光大集团重组完成,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公司由香港旗舰变为二级公司,但是持有的银行证券并没有处理。所以现在的业务结构:被动权益(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就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问题。
这样的架构不仅影响了光大资产管理这个平台的平台价值,亦不方便集团公司理顺证券、银行的股权关系,这些关系理不清,不利于很多事情,比如:集团上市。而光大一直在着手解决这样的问题。
2013年,公司向集团转让3600万光大银行A股,14年2月,公司向集团转让了1.12亿股光大银行A股。可惜事与愿违,本来一切正循序渐进地转让却因为15年的股灾以及顺延到16年的管控而停了下来。直到16年年中,事情才有了进展。2016年6月,光大控股港币9.3亿元出售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49%股本给光大证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如果光大控股的股权复杂问题可以解决,那么这笔交易有多少价值?
目前公司持有的24.71%的A股光大证券股权,按照最新的市值来算,市值为164.82亿,3.37%的A股光大银行股权,市值为65.51亿,两者合计240.87亿人民币(267.63亿港币),而据估计,资产管理业务的净资产保守估计为160亿港元左右~180亿港元左右。如果按1倍PB算,这部分的资产为160亿港元,那最保守的估值都是427.63亿,而现在的市值为297亿港元。
如果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多元折价的影响,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会有40%以上的收益。
2、小催化剂
上文提及,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事情就是A股的加速发行,还有一个就是港股市场的强势上涨。这样的市场环境,无疑为公司发行一、二级市场新产品提供了便利,可预见,公司的管理规模必然会有较好的升幅。
此外,对于再管的存量产品,加速发行和港股牛市都对净值的拉动有显著的帮助,可以预见,资管业务的业绩必然不错。
此外,公司旗下控股上市公司:中国飞机租赁(1848.HK)的业务发展也稳步推进,于2017年6月14日,其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与波音订立《飞机购买协议》,拟向波音购买50架波音737MAX系列飞机,作价58亿美元(约合453亿港元),发展趋势向好。
即使看得近一点,赌这波中报财报也是个很好的投机性博弈机会。
✦ 结语
2017年1月16日,唐双宁在光大集团17年工作会议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在优势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在集团择机整体上市迈出步伐。”
整体上市是光大集团的目标,但光大控股持有的银行和证券造成股权关系复杂,要实现集体上市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在A股走势趋稳的背景下,理清股权关系可能是光大的一个绝佳窗口。
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在当下的IPO加速的背景下进入快车道,集团具有上市的需求,只要政策允许,必将推动整个整理的进程。
外部因素都向着光大控股希望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杰出的资管业务+股权结构的解决将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中国光大控股,但在这之前,需要的只是足够的耐心和敏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