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书展开幕,笔者应出版社邀请出席交流。以往每逢港股到达高位,投资类的书刊均会热销热卖。书展之行,笔者特别到访信报摊位参观,见到读者们正在展馆选购心仪之投资书刊,与此同时,笔者特别抽空为信报同事们打打气,勉励一番,并应邀在信报展馆前拍照留念。其后,信报Facebook亦报告了笔者及其它主要来宾到访交流的情景,场面实在热闹。
传万亿险资将南下
信报财经投资书刊展馆人流多,同时股市整体亦上升,大家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港股能否重上3万点?其实,同样的问题,笔者在10年前曾讨论过,当时是2007年的8月底,内地宣布资金自由行计划,笔者代表一家内地银行宣布参与计划,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接受逾百传媒的访问,期间提到相关股市目标。其后,虽然资金自由行计划无疾而终,但是却激起港股的一轮短暂骚动,让港股去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10年过去,“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早已一一落实,可惜港股无法再次重上32000点水平。不过,近期有论点指出港股将受惠市场流动性,有机会重上高位,甚至3万点水平。市场流动性何来?美国有可能减慢加息步伐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市场谣传有万亿元内地避险资金将南下。
那么,这万亿元资金又何来?目前, 中央政府对内地企业的跨境并购十分关注,的确,不少跨境投资的性质看似疯狂,不少更去到不问价的地步,让旁人惊讶。跨境资金盯上了香港的资产,当中土地及股市是重要目标。无论这些跨境资金是抱着什么“态度”或“原因”到来,当中有什么“秘密”都好,港股的确均会受惠。不过,这能维持多久,却是无法引证。
监管大环境强调“严”
尽管环球流动性收紧未必快速进行,但股市见顶其实开始浮现。假设目前市场是处于“牛三”,市场未来的走势有可能高扬,但震荡也难以避免。而内地的避险资金能否全面拉动港股,也是需要关注的。香港是国际市场,但也是中国的国际市场,与内地因素是不可分离的,香港或许只是一个中途站。
早前,内地股市出现波动,与市场对“严”监管的大环境或有一定的关联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闭幕。
统计本次会议的用字,“风险”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被提及31次,而“监管”位列第二,被提及28次,“发展”与“改革”位列第三、四位,分别被提及25次与16次。此外,“严”字出现6次,凡提到监管的表述都强调了“严”字。
笔者认为内地金融市场“脱虚入实”和“监管从严”将会延续很长的时间,而金融工作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回归本源,服从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金融业发展与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作为会后部署,笔者觉得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内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丰富直接融资工具,打开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创新型企业及发展的融资急切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为内地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率的便利融资方式,减轻融资难的问题,某程度上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目前,内地融资结构主要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必须努力改善间接融资,推动国有大型银行转型,同步发展内地中小型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冗余的官僚体制。
热钱未必长期泊港
在改革的过程中,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亦应该积极配合,而不是采取渔人得利的态度。故此,在内地采取“严监管”的政策下,部分资金选择外移,但香港不应独善其身,充当资金的避难所。
在某程度上,香港亦需要主动全面配合中央的政策,协助国家改革的进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由此看来,香港未必能全面得益于内地资金的外移,内地资金亦未必会长期停泊在香港,由外逃资金所牵引出来的股市大牛亦未必能长存,故此,笔者对港股能否重上3万点,抱着极其观望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