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股最近很不平静,搞得跟风云君一样的小散们人心惶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能在A股造成这种恐怖气氛的,恐怕也就是老板减持了。但是这次减持“泥石流”,跟以往那些臭不要脸的减持还有区别,就是这次居然全是白马股的老板在减持!
啥?白马股老板也减持?暖男大叔也玩套路?对,命运就是这样残酷无情无理取闹无事生非地收割散户。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风云君以账户里的100股表决权庄严发誓,我不信我不信!
毕竟刚被疯狂的牛市割过一轮韭菜,血淋淋的教训已经成功扭转了我们的“投资”逻辑,锤炼了我们的坚强意志,学会不再相信大A股吹出的各种X布斯;再也不会脑子一懵就玩命地买买买,结果从短线玩成了长线,从股民晋升成了股东,从股东晋升为家族遗产:
“待到A股解套时,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我们终于意识到那些花言巧语会玩弄万般姿势一时爽歪歪的上市公司,根本就不是值得托付终身的“白马王子”时,已被虐尽千万遍的散户们最终流着伤心的泪水,学会了“找个老实人嫁了就安心过日子”的真理。
——于是转头就看中了暖男大叔型的白马股,遂以身家财产全部押上,博一个下半身的幸福。但是,还没来得及春宵一刻,转脸又被狠狠滴扇了一记耳光:人家董事长、高管减持啦!
原来老实人也是薄情郎……
二、“薄情郎”减持计划
2017年3月10日至13日,海信电器股东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减持587.6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45%,累计减持1.15亿元;
5月10、11日,苏泊尔董事苏显泽减持16.29万股,减持768.55万元;12日高管徐波减持4万股,减持196.68万元。15日苏泊尔董事苏显泽减持1万股,减持48.80万元;
5月12日,美的集团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减持3232.84万股,占总股本0.5%,共11.21亿元;
5月15日,老板电器高管11人大宗交易减持共283.86万股,共减持1.08亿元;高管沈萍萍竞价交易减持5800 股,共减持24.36万元;16日监事张松减持12.35万股,共减持475.23万元。
散户们是不是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从一个坑里跳出来之后就全是坦途,谨防坑连坑,环套环,弯弯绕绕就是个奥运大五环。
三、“内部人”判断
上市公司的股东们选择在此时减持可能是因为有资金方面的需求,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减持对自己是最有利的选择。
但,家电行业产业资本集中减持,而非单个股东行为,基本可以排除急需用钱的可能性(再说了,资金需求可以质押股票,不一定非得减持),那么减持的原因就只有一种解释:现在减持获得的确定性收益比不确定的未来更吸引人!
毕竟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现在的股价:
在美的集团创始人减持的同一天,也就是5月12日,美的集团的股价在盘中创出了历史新高,自2017年以来,股价上涨了超过30%;
同样是5月12日,苏泊尔的董监高们的减持行动还未完结,苏泊尔的股价在盘中也创出了历史新高,自2017年以来,股价上涨超过了40%;
今年的4月20日,老板电器在盘中创出了历史新高,自2017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55%,至5月15日,涨幅仍然有50%。
股价高是有内在的原因的,那就是人家的业绩确实吸睛。
2016年,美的集团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68435.7万元,同比增长15.56%,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40%;
苏泊尔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7751.92万元,同比增长21.21%,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16%;
老板电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683.39万元,同比增长45.32%,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4.28%。
在披露一季报的同时,苏泊尔和老板电器还预告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表现情况。
苏泊尔上半年预计净利润:4.71亿元至6.12亿元,同比增长0%~30%;
老板电器上半年预计净利润:5.07亿元至5.92亿元,同比增长20%~40%。
资金涌向白马股,一是对其业绩的认可——题材股已是江河日下;二是可选的优质股太少。诸位可曾记否,去年一时间被传得人心惶惶的资产荒?
况且近期的机构抱团迹象明显,指数和多数公司的股价哐哐得往下砸,而这些白马们完全无视。家底厚、会赚钱,这些大家都知道,也都喜欢,机构扎堆避险,股价稍稍一推就上去了。
白马们虽然一直很优秀,但是在套路为王的时代,很长时间里却都是被冷落在一角的。如今东莞严打了,各路资金就都突然想起来当初带自己入行的前辈们常说的那句古训,“实在不行,就找个老实人嫁了,好好过日子”。
这忽然间就成为市场关注和追踪的焦点,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简直会不会太享受?
于是总觉得自己脑门上帽子的颜色不太正常的股东们就选择趁着市场认可、股价较高、奇货可居的时候,抛一把股票,改善改善生活,付一付房子的首付啦,给孩子报个重点幼儿园啦之类的……,毕竟在股票没兑换成真金白银之前,账户里的永远只是数字。
当然,这并非是为股东们的减持找理由,只是换位思考股东为什么要认为现在减持更好,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又有着怎样的不自信。
一些“内部人”选择在此时减持或许就是认为公司现在已经处在行业的景气高点而做出减持的选择,这是市场最正常不过的行为,绝对无可厚非。
但是,此中有深意,绝对值得我们广大小散们好好揣摩揣摩。
四、机构始乱终弃?
最了解上市公司的除了上市公司内部的人,应该就是不断地做调研的机构了吧?既然产业资本已经减持到飞起,另一波聪明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老板电器一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国低碳环保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一季度减持公司股份297.63万股,另一家富国基金富国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则减持了132.6万股,而QFII瑞银集团减持了88.06万股,挪威中央银行-自由资金更是退出了公司前10大流通股东之列。
与此同时,“国家队”一季度也在减持美的集团: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单季减持公司股份达3934.49万股。此外,国泰君安-建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也减持了2630.11万股,而瑞银集团则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机构们同样做出了离场的选择, 各位和风云君一样的千年股东们,是不是应该意识到些什么了呢?
当上市公司的股东出现密集减持的时候,可能并不会立刻引发市场的阶段反转,但可能会造成机构相继出货的后果从而造成短期的股价下跌。
减持是量变,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引发质变,不能凭空猜测,我们以史为鉴。
五、产业资本之王!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始,产业资本就逐渐活跃起来,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和吊炸天的存在(当然,人家的成功很容易理解,也不可复制):
伴随着2007年的大牛市,产业资本的减持异常凶猛,当年的净减持额达到了900多亿;
接着就是2009年的一轮巨额减持,彼时指数迎来一波反弹,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也达到了800多亿;
而接下来的2010到2013年,净减持额的降低对应的是指数的长期低迷;
2014年的下半年牛市启动,下半年产业资本的净减持额达到了465.69亿;
2015年6月牛市结束,2015年上半年产业资本的净减持额达到了3482.84亿;
下半年产业资本则呈现净增持的局面。
由此看来,产业资本总是在指数上涨的过程中抽离,当产业资本开始密集减持,可能会引发指数的调整。
白马股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化,但是其和历史估值相比较已经有明显的提升。价值股的泡沫恰恰又是最难辨别的。因为价值股有业绩支持也有成长性,哪怕存在一定的高估都是合理的,也是投资者能够接受的,甚至这种高估还会被市场认为是整个市场趋向理性价值投资的结果。
但是,任何的高估都会有“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