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研究机构Autonomous周二(7月18日)公布的 一份最新研报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新兴科技公司通过“ICO”——区块连社区版的众筹——融资了近13亿美元。
据悉,在最近一个月内,ICO融资规模就高达近6亿美元,几乎占到了上半年融资规模的一半。
众筹形式的颠覆性改变?
ICO的操作方式与目前网络上流行的众筹相似:通过承诺给予投资者开发出来的代币或其他服务,项目方可以从投资者手中募集到比特币、以太币等其他数字货币资产。不过,公司股权或投票权一般不在投资者与交易方的交易范畴之内。
Autonomous分析师在研报中称:“想象一下,一些缺钱的人想开设一家新的赌场。为了融资,赌场在开放前会出售自己的塑料芯片,以期望客户使用这些芯片并创造经济价值。此外,买家们还会开始根据赌场的预期价值、玩家的参与程度和玩家们是否交易塑料芯片来决定自己是否要参与交易。ICO正是这样一个世界。”
就是在这样一个赌场中,几个星期前,两家创业公司Tezos和EOS.IO,分别依靠ICO从投资者们那里筹集了2亿多美元,创下了ICO募资史上的融资记录。就是在非ICO世界中,这样一笔融资规模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也非常可观。
Index Capital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Neil Rimer表示:“从业务上看,ICO将会取代一些风投和公募,对传统融资金融公司构成一定的挑战。不过,作为投资公司,我们不只是帮助人们筹集资金,还会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帮助和建议,我认为这些需求是ICO无法替代的。”
数字货币炒作出的泡沫?
ICO究竟是不是泡沫,没人能说的清这个问题。但毫无疑问,ICO是伴随最近这波数字货币暴涨潮炒兴起的。
2014年,ICO融资规模尚不到0.26亿美元,2015年还一度下降至0.14亿美元。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数字货币市场渐热,ICO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6年其融资规模突破了2亿美元,2017年仅上半年融资规模就达到了12.66亿美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ICO成为了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天堂”,也成了初创公司融资的“新宠”。在ICO市场中获得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率的例子比比皆是。(详见别只盯着比特币!“野蛮生长”的ICO江湖:2年30倍只是寻常)
然而,随着最近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的暴跌潮,ICO活动是否还能像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下去,还有待观察。
鱼龙混杂,风险、收益与骗局并存
ICO被初创公司们看上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可以逃避监管,这意味着这块市场中充斥着诈骗的风险。
Autonomous在报告中指出:“不幸的是,许多ICO是纯粹就是个骗局,募资公司只是想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生态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并抓住目前这类市场缺乏可强制执行的监管保护实行诈骗。一旦融到资金后,那些在文书中承诺要推行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尤其是在中国公司发行的ICO项目中,这些行为更为普遍。”
这份报告的作者Lex Sokolin还将现在的情况与1999-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比。他指出,在那场泡沫中,虽然有86%的科技公司在十年内失败了,但幸存下来的公司却成为了日后的巨头,这包括亚马逊和奈飞等大赢家。
Sokolin还表示: “没人能保证谁能笑到最后。但作为一个新的资产种类,我认为ICO后续将给资本市场带来难以忽视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