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为刺激借贷以及经济复苏,一方面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另一方面不断购买美国国债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措施也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
而在今年6月会议上,美联储不但在6个月内进行第三次加息,同时也宣布了一项缩减债券规模计划,最初停止再投资的到期公债规模每月不超过6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三个月增加60亿美元;此外还表示,对于机构债和MBS,最初上限为每月40亿美元,一年内每季度增加4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200亿美元。
如今,欧洲央行似乎也有可能逐步退出货币宽松政策,该行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决定何时缩减每月购债规模;此外,随着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英国今年加息概率也上升到40%,预计最迟也在明年一季度可能会首次加息25个基点。对此,分析指出,如果英国央行不在有效时间内收紧货币政策,英镑贬值带来的通胀率上升有可能推动英国通胀超过2%的目标。
而在欧洲央行上月暗示其可能开始收紧政策后,全球长期债券收益率跳涨,而且有可能继续上扬。此外,每家央行都有两种政策工具在进行-目标利率以及已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这使得情况愈 加复杂。
对此,花旗集团经济学家Kim Jensen认为,随着美联储缩表,欧洲央行等减少净资产购买规模,未来12-18个月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净资产购买规模将降至零左右。未来约12月内,市场将经历2008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首个缩减阶段,即便流动性目前已经在迅速收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