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郑氏家族旗下新世界集团在内地的又一家公司走上私有化进程。8月15日,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界百货”)再度发布私有化延期公告,这是其6月6日首次发布私有化要约以来,连续第三次延期。
新世界百货上市十年,曾一度引领内地百货业的风潮。但在电商冲击之下,百货业近几年普遍低迷,新世界百货也没能逃过寒冬,自2014年起已经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在业内人士看来,百货业颓势之下,新世界百货私有化退市进行调整是明智之举,私有化本身也会带来管理层的反思。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次私有化事宜及私有化之后新世界百货在内地布局计划等问题致电致函新世界百货,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目前私有化期间公司不能对外接受采访,并会将问题转交给独立财务顾问。但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一波三折
6月6日,新世界百货母公司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界发展”)与新世界百货联合宣布,通过瑞士银行香港分行代表新世界发展提出自愿有条件现金要约,以现金2港元每股的价格收购新世界百货全部要约股份,以进行私有化。
据了解,截至最后交易日,新世界百货一共发行了1686145000股股份,其中新世界发展持有1218900000股,占已经发行的新世界百货股份总数的比例约为72.29%。
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要完成此次私有化,要约人须在截止日期前持有至少90%要约股份,同时持有至少90%无利害关系的新世界百货股份。
然而,新世界百货这一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8月15日,新世界百货宣布要约截止日期再度延期至8月28日,这是其自6月6日宣布私有化以来的第三次延期。
公告显示,截至8月15日下午四时,新世界发展已获得新世界百货84.67%的要约股份,距离港交所规定的不少于90%的要约股份的“强制线”还差约2400万股。而如果到下一个截止日期8月28日要约仍未完成,将不会进一步延期。这也意味着,此次私有化或将失败。
在此之前,新世界百货已经发布两次延期公告。7月18日,新世界发展未能如期完成要约股份收购,宣布将要约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7月25日,在距离截止日期仅一周时间时,新世界发展以总价不超过9100万港元收购4550万股新世界百货,意在加快私有化进程。彼时,新世界发展完成收购82%的要约股份。之后,8月1日,由于要约仍未完成,新世界百货再度宣布私有化延期,并表示不会提高收购价格。
“新世界私有化的过程面临很多曲折,私有化的时间拖得比较长。对于各类阻扰,本质上就是中小股东不愿意以低价转让股份,所以这个时候企业还是需要继续做协调性工作。”财经评论人士严跃进表示。
业绩下滑
新世界百货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彼时,在内地百货业,新世界百货一直被视作“营销风向标”。然而,十年征途不敌百货行业兴衰更迭,业绩下滑、股价大跌、陆续关店,这家昔日的百货巨头在内地商业版图中正渐行渐远。
过去十年,新世界百货的股票价格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从发行首日的每股5.8港元曾涨至每股11元,而后一路下泄至最低不足每股1港元。截至最后一个交易日之前的一年期间,其股价一直徘徊在0.99港元至1.37港元之间。
在私有化公告中,新世界百货坦言,中国的零售市场近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加上大型商场的涌现,显著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由于竞争加剧,百货店等传统实体零售店的客流量大幅减少。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4年以来,新世界百货就开始呈现利润下滑态势。当年,其营收虽然实现了3%的小幅增长,但年度利润却下滑了18.85%。而到了2015年,其利润更是暴降86.6%,仅6974万港元。而营收也开始呈下滑态势,较上年减少了2.5%。2016年,惨淡经营持续,营收下滑9%,年度利润继续下滑34.9%至4539万港元。
业绩下滑背后,伴随的是新世界百货陆陆续续的关店潮。2015年9月,新世界百货宣布于2016年1月1日起关闭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及宁波新世界百货;2016年1月,新世界百货宣布,北京时尚新世界百货与华美科技终止租赁协议;今年6月,大连新世界百货确认关店。新世界百货在2016年年报中将北京时尚店和宁波汇美店的关闭解释为放慢开店步伐,关闭面积较小的门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世界百货在内地经营管理37家自有店和五家管理店。
面对零售业的颓势和新型百货商场的崛起,新世界百货也在尝试做出一些体验式的场景化建设:比如在北京新世界百货崇文门店建设了室内滑冰场,上海浦建店先后增设了“开心滑梯”、“屋顶小镇”及“钢琴阶梯”等游乐设施,绵阳店打造51画廊及野兽花园、烟台店的high街和南京店的潮流迷你mall等,试图搭建更丰富的购物氛围。
不过,在黄金湾投资集团董事长、全国房地产商会常务理事申威看来,就北京商业地产市场来看,新世界百货这样的改变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北京的商场有两类经营得比较好,一类是像新光天地这样的高端消费场所,一类是满足日常消费的普通商超,而处在夹心层的百货类商场最难经营。”申威认为,目前消费需求在发生变化,商业地产面对的是90后消费群体,商场一定要做出特色,进行整体改造,从格局、品牌、招商等根本上发生改变,而不是单一调整。
战略调整
如今,对于新世界集团来说,私有化新世界百货或许正是对内地百货业务调整的时机。在私有化公告中,新世界发展表示,要约完成后,将继续推进新世界百货中国集团的现有业务,并进一步拓展与新世界百货整体业务的协同效应、物色新的发展机会及实施长期增长战略。此外,或许会进一步挖掘重新调整或重新部署新世界百货集团资产的可能性。
申威表示,新世界百货通过私有化来进行内部的调整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新世界集团旗下的K11购物中心更加符合当前商业地产发展需求,更具新的活力。郑氏家族第三代掌门人郑志刚接班之后,在商业地产板块或许会在内地更多布局K11,而淡化原有的新世界百货。
据了解,K11是郑志刚在2009年创立的零售品牌。不同于传统的百货商场,K11更像是艺术中心和购物中心的结合。目前K11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九个内地城市都有布局,计划到2018年在内地开19个项目。“随着国内房企的运营能力、资金实力在不断增强,港资房企的优势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申威表示,以大悦城为例,像中粮地产(000031)这种不缺钱、不缺团队也不缺品牌的地产商,必然会给新世界百货这样传统的商业地产商带来压力。这些年来,港资房企在内地的布局明显收缩。
去年一月,新世界集团在内地的地产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同样进行了私有化。在严跃进看来,对于新世界集团来说,压缩百货业务,同时不断做业务调整很关键。“私有化本身也会带来管理层的反思,但预计对于一些大城市的地产投资业务还会展开,很难说会全身而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