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主办,大商所、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大豆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更多报道见2版)在哈尔滨举行。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大商所一直围绕大豆产业特点不断完善产品体系,通过调整黄大豆1号合约规则,全方位开展市场培育,让定位为非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1号品种更好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提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并在政策上给予了诸多倾斜,如曾经专门针对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国家托底收购也影响了市场价格信号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为此,2014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了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大豆、玉米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提出“扩大豆、减玉米”是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主产省的工作重点。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产大豆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看,大豆是最悠久的期货品种之一。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大豆在中国期货市场最困难的时候曾经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大豆期货上市以来,大商所一直围绕大豆产业特点,不断完善大豆期货产品体系。1993年,大商所首次挂牌交易大豆期货合约。2002年,为适应国家转基因政策,大商所分拆原大豆合约,上市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1号合约,2004年上市了以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2号合约。经过多年的培育,大商所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大豆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为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提供了价格发现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为了让定位为非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1号合约更有效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提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大商所开展了大量工作。合约规则方面,大商所调整了黄大豆1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将交割方式调整为袋装、散粮并行方式,同时结合近年来国产大豆贸易流向的变化,相继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增设黄大豆1号交割仓库,实现了黄大豆1号合约对国产大豆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全覆盖,为方便产地客户参与交割和套期保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大商所全方位开展市场培育,做好“三农”服务。多年来,大商所坚持创新市场服务方式,探索服务大豆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要求,大商所在黑龙江地区开展了大豆“保险+期货”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大商所在价格风险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收入风险保障,力图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本次论坛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机遇,旨在打造国产大豆及相关产业共享信息、共谋发展的高端产业平台,推动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在当日的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相关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汇聚一堂,解读大豆及相关农业政策,研讨大豆市场行情及发展机遇,探索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新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