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作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矿产资源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正面临停产危机。2006年,中信泰富“走出去”的决定,11年后看来,好似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而且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拖后腿的中澳铁矿项目
中澳铁矿项目开工于2006年,原计划投资42亿美元,于2009年建成投产。但项目开工后,投资一路水涨船高,几度陷于停顿,直到2013年年底才首次将铁精矿粉装船出口,比原计划晚了4年,且超支了80亿美元。
2009年,作为此次项目负责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因涉嫌利用铁矿项目炒外汇致企业巨额亏损,不得不从香港中信大厦黯然离去。
近年,铁矿石价格有所上涨,但这个澳洲铁矿项目仍是中信业务的负累.
今年上半年,中信股份旗下资源能源板块业务净亏损0.92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利12.51亿元相比,大幅亏损。其中,中信资源盈利同比大升81%,中信金属净利润亦大幅上升,唯独中澳铁矿项目难扭亏损局面,脱了企业后腿。
二、中澳铁矿项目遭遇停产危机
中澳铁矿的六条生产线已经于2016年完成建设,并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同年,中澳铁矿出口1100万吨精矿粉,今年预计达到1500万吨,集团也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正在向着同业中最具成本竞争力铁矿的目标前进。
一切表面看似顺风顺水,但暗里却波涛汹涌。
(1)前期主要的危机:项目建设
该项目规模大,生产流程长,需要配套包括港口、道路、管道、海水淡化厂和发电厂设施。中信泰富的准备无法与项目的巨大规模、技术瓶颈和复杂的投资环境相匹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隐患,而其选择的总承包商中冶集团并没有在澳大利亚承揽工程项目经验,在施工中遭遇诸多障碍。
(2)目前主要危机:诉讼危机
中澳铁矿的磁铁矿品位较低,且矿石硬度较大,在采选方面技术难度很高,目前,中澳铁矿正面临着劳工短缺、设备及建设成本飙升等问题。
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8月29日在2017年中期业绩公告中首次表示,中澳铁矿目前仍然受到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最坏情况是被迫终止项目运营,而集团似乎已经做好了“壮士断腕”的准备。
而不可控因素就是与矿主Mineralogy的诉讼官司。
专利费:中信就磁铁矿开采权向Mineralogy支付了4.15亿美元,并就开采原矿向其支付专利费A,但Mineralogy坚持中信还应为生产的精矿粉支付专利费B。双方争执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对该诉讼进行两周的聆讯,目前尚无定论。
土地:作为磁铁矿,中澳铁矿需要Mineralogy协助提供足够土地来堆放废石和尾矿,但后者一直拒绝协助中信获得政府的相关批准,甚至采取敌对态度。中信可使用的土地随着产量的增加很快会被用完,这一问题将极大地制约项目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铁矿石“入坑”记
近几年来,全球矿业持续趋冷,诸多矿企都在进行海外抄底布局,中矿企也不例外,尤其在铁矿石行业,中矿企频频出手,但2013年矿价下跌,中企已购项目继续开发将面临搁置以及巨额亏损,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从时间维度看铁矿石风云,自2000年起,关于铁矿石,看起来更像是西方国家给中国设的一个巨大的局。
2004年之前,国际铁矿石价格长期维持在20美元/吨,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特需”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动的主导因素,国际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涨。
2004年之前,日本作为国际铁矿石贸易的最大买家,与三大矿山一起主导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制定。
随着中国铁矿石贸易的崛起,宝钢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的钢铁业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但铁矿石的价格已抑制不住。
此时,铁矿石贸易为卖方市场,日本为保住定价权,开始染指铁矿石上游(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日本企业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参股三大矿山(日本三井物产拥有巴西Valepar S.A。公司(淡水河谷母公司)18.24%的股权,属于幕后决策者),实际国际铁矿石价格仍为日本和三大矿山主导。
在中国根本压不住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中矿企为摊低成本,开始入股上游企业(如中铝入股力拓9.3%股权、湖南华菱钢铁入股FMG、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和收购矿山(如中信泰富的中澳铁矿).
但西澳真正易于加工的赤铁矿项目基本不对中国企业开放,中企饥不择食的选择较为难选的磁铁矿,加上铁矿价格下跌,造成目前中矿企尴尬局面。
自2000年期,16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努力的挖了一个大坑,中国毫不犹疑的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