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7日,法国“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战胜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
马克龙是支持欧盟重建的温和派,竞选中誓言将弥合法国分裂的社会。他原是法国经济部长,政治主张“不左也不右”,支持自由市场、主张经济改革。他的胜利被看作是在英国退出欧盟事件和美国特朗普当选之后的抑制民粹主义浪潮的一次胜利。在马克龙获胜后,布鲁塞尔和德国都松了一口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Jean-Claude Juncker都发表言论称,这个结果对一个强大的欧盟有利。对于欧盟来说,支持公开挺欧盟的马克龙是必然的。对于欧盟的“火车头”之一德国来说,另一个“火车头”法国最好也不脱欧。
马克龙被认为是支持全球化的温和派,因此竞选期间不同于右翼,他对自由市场、欧盟重建以及对外关系展现出开放与务实的姿态。有人认为,马克龙在重视对华合作的同时,也多次公开发表具有明显保护倾向的主张,比如支持“购买欧洲货法案”、主张应强化欧盟反倾销工具,这就是为了针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而他提出设立外资投资监管机构则被认为主要是针对美国、中国等国。尽管这些竞选言论与措施可能表面看起来不利于合作,但是竞选期间的言论与姿态,与就职后的实际政策,通常都有很大差别,特朗普就是一例。
中法友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1964年初,法国戴高乐将军顶住美国的压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一轮建交高潮。之后中法高层友好互访也非常频繁,尤其是前总统希拉克任期内,中法关系非常亲密,两国不仅开展了广泛的经贸合作,还相互举办了“文化年”活动。当然近年来,关系也经历了一些挑战。但是,双方的合作基础并没有被破坏,对双方关系的挑战只是一些“非核心利益”。
近年来,法国国内面临高失业率,根据相关数据,法国有300万人失业,约900万人处于贫困中,经济发展停滞,并且教育体系不公平,一些法国人对于政府的失望之处在于,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希望。因此,对于马克龙来说,执政最大的挑战就是经济,过去几十年的中法关系史充分说明,中法的经贸合作空间巨大,而且中法并无核心利益冲突,非常务实的做法将是继续拓展经贸合作。在欧盟内部,中德合作依然兴旺,即使是脱欧的英国也与中国近年来经贸合作较为紧密。法国要想重建欧盟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脱离了与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合作谈重建,不仅不利于欧盟,也不利于法国自身的经济重建。
对于马克龙来说,国内的挑战不仅在于经济发展,还在于勒庞这个最大的反对派对手。尽管勒庞输了,但是此次选举她创下了右派最高的得票纪录,她比他父亲在2002年竞选时的票数高了一倍。她承诺掀起最大的右翼“运动”,成为最大的反对派力量,为将来竞选做准备。勒庞的能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竞选中她攻击马克龙是精英阶层的一份子,并不懂得法国普通老百姓的痛楚,自从勒庞六年前从她父亲手中接过国民阵线之后,国民阵线在草根中发展迅速,队伍得到了壮大。勒庞及其国民阵线作为最大的反对派,可能不仅会从经济、国内就业方面发难,也将会从应对恐怖袭击方面进行抨击。据悉,过去两年,法国大约有 230多人死于恐怖袭击。近年来法国遭受的恐袭威胁并没有解除,这是右翼的一个抨击素材。
马克龙还需要面对下月的国会选举,没有过多的议会经验和政治经验可能令各界比较担心。